《新襄阳》:襄烟制造 创新驱动
(2013-01-20 14:46:5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政经类 |
襄烟制造
——湖北中烟襄阳卷烟厂创新发展历程
本刊记者
陈栋
来源:《新襄阳》2013年1月号
冬日寒流来袭,气温降到冰点。位于襄阳市大庆西路55号的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襄阳卷烟厂厂区内依然是绿叶葱葱,生机勃勃。路过的人或许只认为这里是那么神秘、那般低调的襄阳卷烟厂,却不知道里面是多么高科技、何等高品位的现代化卷烟制造工厂。
走进绿色、生态、洁净的生产区,一股天赐淡雅香扑面而来。自2012年起,襄阳卷烟厂开始正式生产“黄鹤楼”品牌,成为继武汉卷烟厂之后全省第二家生产该品牌的烟草企业。这是襄阳卷烟厂改革创新发展和技术改造升级的重大成果,也是襄阳卷烟厂战略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投身“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新伟业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客观环境下,湖北中烟的发展势头依然喜人。2012年1月至11月,湖北中烟实现销售收入(不含税)416亿元,同比增加70.21亿元、增长20.3%;实现利税349.75亿元,同比增加80.94亿元、增长30.1%,其中实现利润42.79亿元,同比增加18.14亿元、增长73.6%。仅“黄鹤楼”品牌全年预计实现销售136万箱左右,实现商业批发市值近700亿元左右。
近几年,面对空前严峻的控烟形势和舆论监督的压力,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和通胀的不利形势,襄阳卷烟厂各项指标逆势上扬,成为烟草行业改革创新的一个标杆。襄烟快速发展支撑湖北烟草奇迹。自2004年与武烟集团联合重组以来,襄阳卷烟厂发展进一步提速,卷烟生产总量从2004年的44.5万箱增长到如今的63.98万箱,交纳税金从2004年的7亿元增长到如今的近45亿元,“黄鹤楼”品牌生产由无到有,全年生产7.31万箱,连续多年成为襄阳市纳税额最大的单体企业。
数据显示,预计2011年襄阳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0亿元,同比增长12.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42%。全市烟草行业对襄阳财政总收入的贡献率将从2010年的16.2%增加至20%左右。据税收部门相关人士介绍,襄阳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工资收入的20%由烟草企业的纳税作支撑。
有经济专家分析,2012年襄阳市的三家烟草企业——襄阳卷烟厂、襄阳市烟草专卖局和湖北金叶襄阳复烤厂的纳税总额将超过汽车行业,成为纳税的最大功臣。
可以说,以襄阳卷烟厂为代表的烟草行业对襄阳地方经济和城市跨越发展、对带动烟草种植区老百姓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襄阳市委、市政府已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烟草行业贡献率的认识,全力支持烟草行业在襄阳的持续健康发展。
襄阳卷烟厂党委明确表示,全厂干部员工要用实际行动投身到“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宏伟事业中,为打造智慧之城不懈努力。
书写“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
襄烟制造,创新驱动。“关注企业全面创新,确保品牌持续平稳成长。”这是2012年12月23日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召开的品牌发展上水平专题研讨会的核心议题。会议结束后,湖北中烟副巡视员、襄阳卷烟厂厂长、党委书记李金春迅速赶回襄阳,传达会议精神,并就下一阶段继续推进技术创新、文化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持续平稳地做强“黄鹤楼”品牌作出相关部署。
这只是襄阳卷烟厂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节点。
在湖北中烟和襄阳市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帮扶下,总投入5亿元的襄阳卷烟厂“十一五”技改工程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在启动大会上,李金春就提出:“技改工程和人才工程是襄阳卷烟厂的两大生命工程。”
技改工程于2011年5月完成并投产。新建的联合工房项目荣获鲁班奖。这也是襄阳市工业项目荣获的首个鲁班奖。
运行一年多来,襄阳卷烟厂的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前来参观学习的各地考察团日益增多。他们纷纷表示,来到襄阳卷烟厂参观后,彻底改变了过去对烟厂“气味重、灰尘多、噪音大”的认识,却对现代化卷烟工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襄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别必雄调研该厂时表示:“除了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以外,企业的管理水平上升了。”
技改完成后的襄阳卷烟厂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襄阳样板”。现代化企业与传统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技改工程完成后,襄阳卷烟厂重点推进信息化工作,实施湖北中烟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MES系统(制造执行管理系统)项目。MES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涉及企业的设备、工艺质量、生产、物流环节,乃至整个生产过程,是对企业生产过程横向、纵向信息的全面集成。
通过MES系统的实施,襄阳卷烟厂最终建立起完整的管理层、执行层、控制层三层信息模型,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效益。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卷烟上水平”,在管理创新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做的最新探索。
2011年6月,襄阳卷烟厂《以项目管理机制推进车间操作技能培训》案例作为支部建设亮点,在湖北中烟建党90周年大会上作专题报告。
2012年是襄阳卷烟厂创新成果的最大丰收年。管理成果《项目管理模式下的操作技能培训》获得湖北省第24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降低打孔水松纸波皱缺陷率》成果在湖北省第31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荣获QC成果特等奖;卷包车间诸葛卧龙QC小组在全国第34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上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如今,卓越绩效管理、精细化加工、凸显特色工艺、“6S”管理、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等课题正在企业员工中全面铺开。更可贵的是,“可以宽容失败,但不可以宽容不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到襄阳卷烟厂的每一个员工心中。
创新无止境,发展不停步。技改工程需要人才工程作支撑。在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约束紧张的环境下,襄阳卷烟厂注重内部挖潜。早在2004年,襄阳卷烟厂就率先在烟草行业内推行“首席工人”制度,首席工人可享受每月500元的高技能人才津贴;2006年,出台了《技师聘任管理暂行办法》,公开聘任8名烟机设备修理技师,并对聘任技师实行年度考核;2007年起,开展“人人都是挡车工”活动,把优势人才资源引向最基层……这些制度的出台,营造了爱职业、学技术、练技能、比本领的比拼氛围,形成了浓厚的竞赛文化,激发了团队的高昂斗志。
放眼望去,一支“正直、宽容、远见、敬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已在襄烟扎根成长、扬帆起航。
助推“城市文明”新跨越
文化是昨天经济的结果,是明天经济的杠杆。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质是文化的竞争。
湖北中烟的文化建设在烟草行业乃至全国都是颇有特色和内涵的。以“正直、宽容、远见、敬业”为核心内涵的企业文化体系,以“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天赐淡雅香”为主体内容的品牌文化体系,以“感恩、诚信、创新、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行”服务文化体系,获得了广泛好评。
具有70余年专业卷烟生产史的襄阳卷烟厂,在“思行文化”的引领下,初步形成了具有襄烟特色的企业文化。这为襄烟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引领和智慧支持。襄阳卷烟厂已连续两届荣获 “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该厂再次向这一荣誉冲刺。
为了推动襄烟文化在员工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厂组织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一堂、一队、一牌、一传播、一帮扶。
“一堂”就是开展《襄阳卷烟厂道德讲堂》,按照“唱歌曲、听故事、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的基本要求,由“身边人讲身边事”。
“一队”就是成立“襄阳卷烟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开展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重点的志愿服务。目前,占全厂在岗职工半数以上的600多名员工自愿申报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在襄阳市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环境秩序维护、文明交通劝导、公共秩序文明引导等领域,都活跃着襄烟员工的身影。
“一牌”就是设立思想道德公益广告宣传牌,在企业内外营造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引导职工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崇尚道德,践行文明。
“一传播”就是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选拔一批精通网络管理、具备一定政治和文明鉴别能力的计算机管理员担任志愿服务者和文明引导员,广泛发动干部职工运用微博、QQ群等网络传播渠道,积极传播文明风尚,宣传本部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展示企业、部门文明创建成果和职工文明风采。
“一帮扶”就是认真履行定点对口帮扶职责,帮助保康县店垭镇老街村脱贫致富。目前,该厂共向帮扶村投入帮扶资金10多万元,为当地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企业兴则文化兴,文化兴则企业更兴。襄阳卷烟厂不仅把“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价值观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还贯彻落实到切实行动中,利用行业的优势、企业的优势,助推城市文明的跨越发展。
塑造“社会责任企业”新形象
长期以来,襄阳卷烟厂秉承“名牌兴业,回报社会”的企业宗旨,在一次次重大灾害面前,用真情和爱心一次又一次谱写了新时代企业责任的大爱篇章。
与此同时,该厂还积极承担保护环境、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
襄阳卷烟厂把保护环境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心之一,不仅在制度上明确了环保的要求,而且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到企业行为中。除了每年按时足额上缴排污费以外,该厂积极配合环保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工业污染源排放标准,投入资金定期测试烟尘、粉尘、污水、放射源数据,充分利用“排污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对排污口的排放情况实施24小时的监控,为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对废弃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的处置上,企业也投入专项资金,对其进行专项存贮和无公害处理,为改善环境做出最大努力。
企业发展壮大的路上,更要牢记回报社会。2007年,在襄阳市慈善总会的牵线下,襄阳卷烟厂与襄阳四中合作开办了“慈善阳光班”。为保证“慈善阳光班”的温暖延续下去,该厂每年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10万元,已累计向慈善阳光班捐资达50万元。企业领导多次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给孩子们送去了书包、洗发水等日常用品,鼓励孩子坚持学习、奋发向上。
该厂多次组织开展对贫困地区、受灾地区等各类弱势群体的捐助活动、义务献血活动,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凝心聚力、奉献社会的爱心行动延续下来。仅“慈善一日捐”活动就募集捐款10万元。
该厂还积极参加“农家书屋”援建活动、智力扶贫活动,为枣阳市太平镇等周边地区捐赠电脑、电视机、影碟机、书柜,报刊架、桌椅等阅览设施以及各类书刊杂志7000多册、各类故事、卡通教育碟片2000余张,为贫困村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献出了一份爱心。为此,该厂先后荣获“中华慈善奖”、“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
新的一年,烟草行业重点品牌的发展将步入新阶段。面对“卷烟销售总量饱和度不断增加,重点品牌增速放缓;卷烟消费逐步逼近拐点,行业持续发展主要依靠结构提升”的新形势,“黄鹤楼”品牌要以“更大的目标要求,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强的运行质量”去积极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显然,襄阳卷烟厂必须承担起更重的责任和义务。
“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黄金伟业”已迎来最佳战略机遇期。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襄阳卷烟厂正向着“创建优秀卷烟工厂”的更高目标进发。
“黄鹤楼”品牌的“三度”传奇
本刊记者
“黄鹤楼”品牌的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是依靠深度、高度、速度做支撑的。有深度才能做长,有高度才能做久,有速度才能做远。
百年历程成就质量深度
目前,“黄鹤楼”品牌的质量体系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已成为中国高档卷烟第一输出品牌。这份质量成绩单足以表明,百年历程的“黄鹤楼”品牌,构筑质量堡垒,成就质量深度,铸就了中式经典。
技术引领成就价值高度
截至目前,黄鹤楼科技园先后与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协作关系,联合近3000名社会专家实施技术攻关,已累计申报专利1306件(其中发明专利356件),授权专利899件(其中发明专利119件),平均每五天申报四项专利,专利的申报量和授权量继续保持行业领先。近日,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导的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工作验收,总得分位居全国试点单位前列。
企业在天然香精香料、功能型嘴棒、减害增香型薄片、减害降焦技术等多个应用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所生产的低焦油“黄鹤楼”、“红金龙”品牌系列产品占据全国低焦产品市场份额的40%左右,成为烟草行业引领低焦低害潮流的代表企业。
2011年8月,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的技术创新考核总得分排名中,湖北中烟跃居行业18家卷烟工业企业第一位,在低焦油卷烟销量、授权发明专利数量、高层次人才数、高技能人才数、在研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数、在研科技项目实施评价、科技成果数等10个项目方面表现优异,均获得满分。
2012年以来,湖北中烟将改革创新的目标聚焦到“低害低焦”。目前,该公司已对19个前期市场表现良好的成熟产品进行直接降焦,将焦油含量由12毫克调整到8毫克,其中11个规格降低至6毫克以下,全年销售“双低”产品80万箱以上,稳居烟草行业首位。
创新驱动成就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