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刊的成长见证零售的进步

(2013-01-17 12:52:29)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类

木东注:纪念黄鹤楼周刊创刊7周年,怀念那段青年岁月!

 

周刊的成长见证零售的进步

陈栋

 

近日,无意中看到黄鹤楼周刊创刊7周年的读者互动。时光飞快,7年前的200616日,在湖北中烟的投资下,我有幸与一群年轻人创办了《黄鹤楼周刊》,当时每周一期,每周8版,如今每周16版。当时参与创办的年轻人如今都成为了周刊的主编、主笔或者黄鹤楼漫天游文化传播公司的骨干。更可喜的是,不少毕业于全国重点高效的优秀人才选择加盟其中,为《黄鹤楼周刊》实现“打造中国零售第一传媒”目标插上了腾飞了翅膀。

20119月,我因为工作调动,离开了黄鹤楼周刊这个团队,但我的心永远和他们在一起跳动,永远和他们一起同行。一有空闲时间,我都会登上黄鹤楼周刊网站,翻阅一下报纸,一方面看看零售业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了解一下曾经的“战友”的工作近况。

在办报的过程中,我有幸结识了很多卷烟零售商和烟草系统的朋友,有的已成为很好的良师益友。

    北京顺义零售户付英君就是其中一位。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妇女,在2006年以前没有公开发表过一篇文章,甚至没有撰写过一篇完整的作品。她阅读《黄鹤楼周刊》之余,在信纸上写了一些日记,邮寄到编辑部。我一看,感到很有意思,虽然错别字很多、文笔很稚嫩,但却反映了零售户的真实生活,也体现了这个群体的特性——有一定的经济地位,但没有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有一定的表达欲望和利益诉求,但没有表达渠道和平台。于是,我与编辑亲自修改、摘录,从很多日记中摘编一些发表。后来,我就向她约写一些零售商的生活、生意小记,再后来拍摄一些照片,甚至请她帮忙采访一些其他零售户……如今,她不仅是《黄鹤楼周刊》的优秀通讯员,还是北京顺义文学界和烟草界的“小名人”和活跃分子。

    付英君的成长,是中国卷烟零售商进步的一个缩影。中国卷烟零售商曾经是一个不受社会关注和尊重的“弱势群体”。他们从铁棚、路边摊走来,经历过副食店、杂货店时代,如今大多转型为小超市、烟酒专营店、便利店的经营管理者,有的甚至成为零售连锁加盟店的掌舵人。这表面上看是业态规模的变化,实质上是品位素质的跨越。

创刊7周年的《黄鹤楼周刊》,一直致力于打造“服务终端、引领终端、造福终端”的中国零售第一传媒,见证了中国卷烟零售商的成长,亦会引领中国卷烟零售商的未来。其背后彰显的是湖北中烟真情投身文化事业的责任担当与战略眼光。

祝福《黄鹤楼周刊》7周岁生日快乐!祝愿卷烟零售商与《黄鹤楼周刊》相伴成长、共创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