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河口:制度为发展加速

(2012-11-01 09:27: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摘类

老河口:制度为发展加速

记者  萧雨林  通讯员 郝旭东 闫丽

来源:襄阳日报2012年11月01日  


  今年1至9月,老河口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9.27亿元,增长29.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9亿元,增长66.6%……可喜的数据背后,第一动因是良好的政务环境和投资环境,第一动力源自于发展之鼎——制度。

  作为襄阳市委确定的县(市)区直部门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试点单位,老河口市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来抓,作为引领创新的“指南”、撬动发展的“杠杆”、维护稳定的“底盘”,围绕“河谷组群”发展目标,掀起了一场以制度创新服务发展环境的热潮。制度已成为老河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为“河谷组群”发展提一条建议

  班子建设,关键需要制度导航,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8月24日,襄阳市委副书记、老河口市委书记朱厚伦在主持召开的第一次老河口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性、持久性保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为“四个襄阳”、“河谷组群”建设做贡献的重要保障,着力建立完善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该市制定了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征求民意、党内公示等制度,凡“三重一大”事项,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形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围绕“河谷组群”发展重大战略,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先后邀请中国规划设计院等专家参与顶层设计。

  从规划方案的最初提出到各个项目的组织实施,先后召开20余次理论研讨会、恳谈会、听证会、专家咨询论证会,广泛向老领导、乡局级单位“一把手”、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普通党员群众代表等问计问策。该市每位市“四大家”领导、乡局级“一把手”为“河谷组群”发展分别提出一条建议。共征集意见建议2700余条,有效地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自8月以来,该市坚持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科学实施、统筹推进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制度建设。先后召开2次全委会、3次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确定了12家单位先行先试,先后9次邀请乡局级单位负责人、党建专家、法律专家、“两代表一委员”、普通党员群众等进行座谈,广泛听取意见,科学设计制度建设架构,确定了学习培训、议事决策、执行落实、勤政廉政、考核奖惩等五大类26项重点制度。

  为投资企业提供“五个一”项目服务

  定责、考评、问责,一个个“连环链”,整治的是管理的“效能病”,提升的是发展的“加速度”。如今,老河口市各职能部门,紧紧围绕优化服务环境,频频支招,制度保障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推进器。

  建立分工负责的杠杆。建立市“四大家”领导联系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度,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和亿元以上在谈项目,实行一名市级领导、一套专班、一名项目秘书、一个路线图、一月一次督办会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做好全程跟踪服务。今年以来,共为87家重点项目配备项目秘书61人。新赛(老河口)农产品物流工业园项目秘书——老河口市地税局局长李刚向服务对象发放贴心名片8000余张,第一时间为企业做好解释、答疑、咨询等服务,甚至自掏腰包请人喝茶,积极为企业转迁高压线,联系砂石。在今年上半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评议大会上,地税局荣获第一名。该市行政服务中心制定出台《市行政服务联合审批事项管理办法》,将繁杂的工业项目审批流程整合为注册、立项、供地和建设4个阶段,审批环节由原来的56个减少为12个,一律实行“零收费”,为企业减负600余万元。

  建立干部考评的杠杆。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以项目建设、改革创新、创先争优为重点的综合考评体系。学讲评、即时记功、治庸问责,三项制度交互使用,触动了干部的“神经”。

  建立工作落实的杠杆。凡事问结果。针对效能监察流程、方式、问责等方面,制定出台《全市重点在建项目和招商引资推进项目效能监察方案》,从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项目中选择35个重点项目,派出100名跟踪监督员,立项开展专项效能监察行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团结的“气场”

  用制度把对民意的尊重固定下来,改变的不仅是政治生态,还有经济发展的“气场”。

  以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为重点,该市健全完善了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围绕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建立“三事工作法”、“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等各项制度,畅通民意渠道。朱厚伦带头深入基层、走访调研、问计于民,解决问题。他深入袁冲乡袁冲村,就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与支部书记张丰明促膝谈心。对该村通过健全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做法给予肯定。

  在旧城改造中,拆迁往往容易成为群众意见集中爆发的“导火索”。该市在赞阝南社区旧城改造中,社区支部书记商恒瑞广泛听取群众代表意见,推行民主议事、民主听证制度,赢得群众拥护。商恒瑞群众工作法在该市得到推广。群众称,制度让我们吃了“定心丸”。

  与此同时,该市还通过健全制度,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市离退休干部主动参与关心教育下一代、帮助老区脱贫致富等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