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红”开创高纬度生产红茶的新纪元
(2011-06-19 22:41: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摘类 |
“信阳红”开创高纬度生产红茶的新纪元
2010——“信阳红”元年。
在2300年的信阳茶业史上书写了新的一页。
如果说“信阳毛尖”开启了信阳茶产业一个时代的话,那么,“信阳红”的面世,则是信阳茶产业又一个时代的开启!
河南茶人应该牢记这一历史时刻。
纵览这一波澜壮阔的画卷,这一新时代发端于2009年12月27日,履新河南不久的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到信阳市浉河区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当听到“信阳毛尖”产量很低时,他说,绿茶一般一年只采一季,就是春季,并且春季还分雨前茶和明前茶,这个产量很小。实际上,茶叶一年可以采摘好几季,春季茶以后还有夏季茶、秋季茶,甚至有的地方还有冬季茶。我们现在的绿茶,采完春季茶之后,夏季茶、秋季茶怎么办呢?做绿茶不行,维持不了“信阳毛尖”的品质,那么,夏季茶、秋季茶是不是可以用来做红茶?
信阳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闻风而动。通过实地考察对比,结合“信阳毛尖”鲜叶原料的小叶种等品质特点,以综合利用夏秋茶鲜叶资源为指导,结合我国高等红茶生产出口能力不足,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现实,进行产品市场创新,将信阳红茶定位为高端功夫红茶。
在信阳红茶的研制过程中,为了保持信阳毛尖茶条形精美的优点,解决信阳夏秋茶茶多酚含量高、口感苦涩的问题,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在借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制茶专家的现场指导下,逐步掌握并完善了一套信阳红茶独特的加工工艺。主要表现在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艺阶段的创新上,尤其在发酵工艺上,最为强调温度、湿度、鲜叶表面温度、发酵时间的精准控制,以叶片变铜红色、青气消失、现出清新花果香为适度。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10年4月13日,九拓信阳红公司研制的信阳红茶首先面世,接着五云、文新、灵山、佛灵山、光州、辰龙、九华山、十八盘、其鹏、广义、灵鼎峰、磨盘山、黄柏山等一批重点茶企业研制的红茶也相继成功。2010年,信阳市8个主要产茶县区已有30多家茶企业生产红茶,产量50多万公斤。
信阳红茶以其条形好、色泽好、成份好、品感好的良好品质,一面市便好评如潮。在此后不久举行的信阳国际茶文化节上,各地客商举杯品茗,纷纷叫绝。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刘枫在信阳第十八届国际茶文化节开幕式致辞中说:“‘信阳红’红茶初出茅庐,便茶香四溢,获得好评,赞誉有加。”在2010年9月17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的“信阳红”品质鉴评会上,鉴定专家组对“信阳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信阳红”外形条索紧细,色泽棕润多金毫,内质汤色红亮,香气甜香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匀红亮。
“信阳红”横空出世,一茗红天下。“信阳红”的研制和生产,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创新,它带给信阳茶产业乃至河南茶产业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一是长期困扰信阳茶产业发展的夏秋茶利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长期以来信阳以生产信阳毛尖著名,多用春茶做绿茶,对夏秋茶利用率极低。据统计,在此之前,仅浉河区每年就有大约1200万公斤夏秋茶被白白浪费掉。通过这场绿红嬗变,在传统绿色中增添了一抹亮丽红色,使夏秋茶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二是大幅提高了茶农的收入和茶企业的效益,为茶产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信阳红”的开发生产,推动了茶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红茶研发成功,为转变发展方式探索了一条好路子,为提升发展水平奠定了好的基础,展示了信阳茶产业的科技进步,拓宽了茶产业的生产领域,延长了产业链条,有利于充分发挥茶产业的后发优势。四是“信阳红”的诞生打破了高纬度不能生产红茶的禁忌,打破了信阳长期不能生产红茶的历史。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姚国坤说:“信阳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打破了信阳不产红茶的记录,结束了信阳不产红茶的历史;二是结束了红茶不过长江的记录,创造了高纬度产红茶的最北记录,填补了中国产茶的历史记录。”教科书上说,长江以北地区不能生产红茶,信阳的地理环境不适合生产红茶。
“信阳红”的诞生,把“不能”变为“可能”,打破了红茶不过长江的魔咒,开创了高纬度生产红茶的新纪元。五是“信阳红”的开发生产,奏响了转变观念的最强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