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召回危机引发的“可控性”思考
(2010-04-24 08:12: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想类 |
丰田召回危机引发的“可控性”思考
陈 栋
2009年百年老店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算得上是全球汽车业最令人震惊的新闻。2010年伊始,全球汽车老大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上演的“丰田召回门”事件,席卷全球,备受关注。 3月1日,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对“召回门”事件的解释是:“这和过去几年业务持续高速发展有一定关系。我们企业的发展速度过快,员工和组织架构的成长和发展并没有跟上,才导致了这么多问题的出现。”换言之,丰田公司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自身能力的可控范围,最终出现失控,使得质量危机再度上演。
即便丰田章男的这个解释主要是为“召回门”事件寻找借口,但却很真实。丰田召回危机的出现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违背规律只能吞食苦果。丰田汽车在发展的过程中脱离企业实际,违背科学发展的规律,盲目全球扩张,最后导致失控。这种失控是利益驱动的结果,更是弊病积累的必然。“召回门”事件不仅使得丰田公司遭遇滑铁卢,还使得日本产品的全球信任度下降,甚至让“日本制造”面临信誉危机。
其实,丰田召回危机隐射的不只是汽车行业。其他行业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钢铁、房产、水泥等产业也普遍存在盲目高速发展带来的隐忧:产业结构出现畸形,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品牌口碑失去维护。实践一次又一次表明:这种成本是巨大的,代价是沉重的。
一切危机的发生有其根源。但一切危机也有避免发生的可能路径。如何才能避免丰田召回危机的重演呢?笔者以为,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消除危机源头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是成功企业的不二选择。社会活动有规则,经济活动有规律。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违背,否则将会付出沉重代价。
可控与失控只有一字之差,结果却是千差万别。尊重规则、遵循规律的本质就是科学发展。只有科学发展,企业才能永远处于“可控性”状态,才能做大做强做长。盲目发展只会导致企业走向失控,进而游离于危险的边缘。
当前,“中国制造”的时代已经来临,“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战略正在加速推进。许多品牌已经迈入发展的“高铁时代”。品牌的快速发展需要原料、辅料、工艺、设备以及技术、文化、营销、管理等众多要素的充分保障。一个环节出现闪失,就有可能前功尽弃。若想保障品牌的平稳健康发展,企业需要尊重客观规律,追寻科学发展,念好“可控性”这本经,避免踏上“丰田召回危机”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