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情结的魔力
(2008-07-02 15:39:5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摘类 |
文化情结的魔力
■江作苏
6月26日,我和湖北中烟总经理彭明权有过一次会面。
几年时间,以彭明权为首的湖北中烟领导团队楞是把一个默默无闻的烟厂,改造成了年税利名列湖北榜首的明星企业。
当然,利税高并不是让我对湖北中烟感到震惊的唯一原因。相反,感到震惊的深层原因在于似乎与钱相去甚远的“文化”二字上。
从硬件上来看,湖北中烟在东西湖建设的黄鹤楼科技园,内设的博物馆,其内容之独到与陈设之讲究,在湖北还无出其右。其它十多个研究所,各擅其长,非常先进和有文化味。
从软件上看,湖北中烟的取胜之道,核心在文化。
首先是产品的文化内涵。“朝闻道,夕死可也。”这么文绉绉的古语,这么精神极致的东西,居然被湖北中烟的设计师纳入了香烟这种最世俗的生活用品设计视野。我看到的“问道”和“论道”两种香烟的包装,那简直就是两册精美的书籍。而且一改香烟由上部开拆的设计,别出心裁地采用了书籍式的侧翻。拿到这烟的人,一定会爱不释手,审视再三,品其神韵。这一类的设计,在湖北中烟设计研究所还有很多,中心思想是要做有文化含量的产品。用彭明权的话来说:“解湖北制造业之痛,要从文化入手。”
其次,文化战略成为企业经营之魂。关于湖北中烟那句著名的企业理念“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彭明权说,这不是哪一个策划公司和哪一个人的创意,而是企业发展中众人形成的理念。从这个没有产品味的理念中,湖北中烟找到了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
还有,企业的经营战略,湖北中烟也从文化典籍孙子兵法中受到了极大启发。例如,以少少胜多多的战略选择,把原来的两百个香烟牌子,整合为黄鹤楼和红金龙两个核心品牌,使形象推介和品牌建设得以目标明确,重兵压境,胜算在握。
当然,湖北中烟和湖北日报有过文化的战略合作,双方从中取益。那就是,我们的期刊《特别关注》,成为湖北中烟打市场的文化利器,它把《特别关注》作为与样品烟同在的礼品,定期寄赠给全国数以万计的客户,让那些哪怕不抽烟的客户,也能得文化的享受,从而成为企业的朋友。我们的《特别关注》也借助了黄鹤楼、红金龙的托举,一飞冲天,成为全国大刊。
一个香烟厂把文化当命脉,这使我们身处文化界的人深受激励。君能如此,伴君而至。我们有同行者,当然应该走得更快、更专注!
(作者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