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裘法祖的“三知”、“三乐”与四大“幸福秘密”

(2008-06-19 08:32: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摘类

裘法祖的“三知”、“三乐”与四大“幸福秘密”

 

三知: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四大“幸福秘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大医知足”:裘法祖四大“幸福秘密”  
 

( 2008-06-17 16:47:1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8版 
 
    裘法祖是我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器官移植外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月14日不幸逝世。

    被人们誉为“医学泰斗”的裘法祖长期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为人处世朴实无华的“另一面”,为人津津乐道……

 

“我并不认为名字放在学生之后就没‘面子’”

    裘法祖有“裘一刀”的美誉,其高超的技术被誉为“裘氏手术”。他为我国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他虚怀若谷,淡泊名利。

    2001年8月,武汉市颁发科技进步奖,列一等奖之首的是《体外培育牛黄技术》(这一成果后来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项目完成人员中排名第一的是裘法祖的学生蔡红娇教授,裘法祖排在第二。

    “院士怎么排在学生后面?”获奖项目公告后,许多人发出疑问。

    “当然应该把她的名字放在前面。成果是蔡红娇教授花十几年心血完成的,我只是对她有些支持。凭什么名气大些就排第一?”裘教授回应。

    “没有裘教授指导和帮助,我完成不了这个课题。”蔡红娇说,为解决体外培育牛黄这一世界难题,裘教授跑经费、查资料,悉心指导。报成果时,他坚持不署自己的名字,蔡红娇等人多次要求后,裘法祖才妥协:那就把我的名字放在后面吧。

    裘法祖说:“我并不认为名字放在学生之后就没‘面子’。”

    2006年,有人帮裘法祖写回忆录,还没写完,他就放弃了,原因是他觉得语气过于“渲染”。他在总结自己的成果时说:“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一是创办了《大众医学》杂志,二是编写了100多本医学教材,三是培养了一批医学人才。”

    实际上,裘法祖在医学界开创了多个第一:主持创建我国第一个器官移植机构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开展器官移植研究;开创了多种被称为“裘派”的手术方法,改进普通外科手术20多种;我国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这些成果任何一个拿出来,都足以令人骄傲。

 

“医生治病,是将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的”

    裘法祖著作等身,科研、看病、做手术、学术交流……工作繁忙,但他一直把做一名好医生视为头等大事:凡预约的病人,他提前到诊室等待;病人的来信,他必回。

    对于医患关系,他形象地比喻:“医生治病,是将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的”。

    吴孟超院士曾见过这样一幕:裘法祖趴在病床边观察病人的小便流量。

    曾有一位老妇找裘法祖看病,说肚子很不舒服很长时间了。问过病情后,裘法祖让其躺下,很仔细按摸检查她的腹部。检查后,病人紧紧握住裘法祖的手久久不放。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医生。我去了六七家医院,没有一个医生按摸过我的肚子检查。”

    裘法祖说:“我一生为很多人看过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病人。他们受着生活贫困和疾病的双重折磨。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他们找我时的痛苦表情,无形中有一股力量要求我挽救他们的生命。”

    听说四川地震灾区病人转运到医院治疗,94岁高龄的他主动请缨,担任医疗专家组顾问。5月24日中午,伤员住进同济医院“爱心病房”后不到10分钟,他就赶到病房查房,参加专家会诊。

    他经常对学生说,医生只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才能发挥医术的作用。医务工作者要“先做人,后做事”。他要求学生做到三知: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裘法祖说,一个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让医生在他肚子上划一刀,对医生是多大的信任啊!这种以生命相托的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亲人般的赤诚。

    裘法祖一生获得的奖誉不计其数,但在他看来,2001年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终身奖是他的最高成就。

 

“人要知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林荫深处,有一幢浅红色小楼,斑驳的墙面记载着岁月的沧桑。小楼的三层是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房间里摆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家具。这是裘法祖院士的家。

    裘法祖曾任武汉医学院(后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即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前身)院长,又是中科院院士,应住上更好的房子。有关领导曾多次请他搬到大些的房子里住,但他坚持不搬。他说:“孩子都不在身边,不需要那么大房子,够住就很好。”他的儿子从国外回来,自己掏钱住招待所。

    “裘老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中国医师奖得主张应天说:“我常在讨论学术时提出跟裘老不同的学术观点,但裘老从没因此批评我。他是一个很包容的人,鼓励我们提出不同观点。”

    裘法祖特别重视年轻人的培养。他把自己140多万元的科研奖金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用于青年医生的培养。

    “裘老很善于培养年轻人,把知识、技术全部传授给别人”。张应天说。

    也许正是这种精神,裘法祖培养出了吴孟超院士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专家。

    有人问“人生幸福的秘密是什么?”裘法祖回答:“人要知足,我的秘密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先生去矣!裘法祖的清名美誉,将长久留在人们心里。

    (记者黎昌政)新华社武汉6月16日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