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以锦:平衡媒体生态的三种力量

(2008-03-29 22:02:22)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摘类
 《今传媒》卷首语2008年第2期

平衡媒体生态的三种力量
范以锦


     媒体要生存、发展,必须平衡好影响媒体生态环境的三种力量:组织的力量、大众的力量、市场的力量。
     组织的力量,也就是政府组织部门的力量。政府的政策、法规和各项规定及管理措施,会通过各种渠道对传媒进行约束,传媒人得根据这些约束进行自律。政府部门控制了大量的权威信息源,媒体及时地获取和发布,不仅对政府的工作是一个推动,也使媒体从中提升其权威性和社会对其的认可度。大众的力量,说白了就是我们传媒业的受众,受众不满意、不买账,传播无效果,就失去了办传媒的意义。媒体如果只重视组织的力量,而忽略大众的声音;只唯上,而不维护民众的利益,就失去了最起码的生存基础。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门背离事实真象、弄虚作假时,我们的媒体依然默契配合,就会被大众所抛弃。其结果也会适得其反,直接影响组织力量的形象和市场力量的到位。市场的力量,就是传媒的市场的有效影响力,是传媒业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最直接的说法就是,媒体的生存很大程度依赖广告。媒企关系紧张,会失去客户的支持;媒企关系虽没有问题,但媒体办得不好,不能有效吸纳广告,同样会失去客户。媒体与企业的关系,按理不会成为什么问题,但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不是问题也成为问题了。有些人认为媒体要发展尤其是要往产业化发展,必须取得企业的支持,应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有的则认为,媒体必须远离企业,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才不至于丧失社会责任和传媒人的品质。也有主张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如果将市场的力量强调到过分的程度,媒体就会失去自尊、自信和创新能力,沦为三流媒体。有的为了广告收益,无原则地对某企业的吹捧,甚至将问题说成业绩。有的为了取得广告,以批评报道相威胁,将不是问题的问题任意夸大渲染,等等,这些都有悖职业道德。一旦媒体沦为三流媒体,在客户面前更是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尊严,将变得一文不值。当然,企业也应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能为了掩盖自身的问题,而无原则拉扰媒体为自己歌功颂德。
    作为传媒业必须在组织力量、大众力量、市场的力量方面找到平衡点,确保传媒业健康、正常发展。 媒体与企业有共同或各自的利益追求,但都必须恪守各自的道德底线。在恪守各自的道德底线的前提下,媒体与企业合作、互动,促进各自的发展,无可非议。

   (作者为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