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销售与市场》经典成就未来

(2008-01-10 10:20: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思想类
 经典成就未来

文/黄思行

    经典这个词,最早的确切中文定义已难以探寻。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里认为,经典是经史子集中的集大成者。其实在中国古代,在西方国家,人们用的较多的词还是古典。由于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为经典。及至当代,凡是文化领域中的一切优秀作品都可称为经典。经典不同于流行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曾给经典下过12种定义,堪称最“经典”的经典定义。所谓经典,不随时间的流逝而褪去光芒,反邀时间做它的见证人。在时光的冲击下,有些东西随波逐流,渐渐在我们的记忆中模糊、褪色,直至消失;有些东西劈波斩浪,慢慢在我们的脑海里清晰,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一种方式,或一种生活,世代流传。
    经典可以是一部书、一部电影、一首音乐、一幅图画,也可以是一句话语、一个符号,甚至,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或一个故事中的人,亦可是一个事物运动着的本身。简言之,经典,
    就是经得起历史考验,被传统所验证,随着时间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风格。时尚的不一定是经典的,而经典的一定是时尚的。经典或许不属于时下标榜的流行,但必定是永世的流传,穿越历史、渐成典范。
    法国作家英洛亚有一段关于经典的精彩论述:“要相信前人的选择。一个人兴许看错,一代人也兴许看错,而整个人类不会看错。”经典是经过许多人许多年大浪淘沙般淘出来的,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经得起时代推敲的,是耐得住大众鉴赏的。
    不要轻易说自己没接触过多少经典,或者说自己无法领会经典。其实,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在经典里遨游过或正在遨游着。咀嚼经典,浅者有浅得,深者有深悟,经典思想的博大精深、艺术的丰富多彩,是咀嚼不尽的。多接触一份经典,则多开启一扇窗户,多一个世界,多一个空间,让生命更加广阔。
    所幸的是:
    我们处在一个从不缺少经典的国度。中国古圣先贤们大道之行的情怀,开天辟地的魄力,推陈出新的传统,兼容并包的胸襟,创造了流传千古、连绵不绝的文化奇迹。始有六经注我,方有我注六经。我们正是从最适合自己的经典中获得了认知,开启了思想,调整了身心,从而让自己不断地成长壮大起来。
    我们处在一个不缺少经典的时代。中西交融,文化的融会、观念的碰撞,让我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经典。罗丹的“思想者”,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幸会经典,感悟经典,有许多哲理的启迪。
    不幸的是:
    我们正面临经典原创力的衰竭。近代的内忧外患,使中华民族几乎一次又一次濒临传承不继的绝境。处在急剧的社会变化时期,每个组织和个体,都深感经典缺失的痛苦,要坚持却害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欲抛弃总难寻稳固的根基。当我们一次次捧读经典,探寻其中的意蕴和价值时,与其说是为了走近传统,毋宁说是借传统的视角理解和探究自我。重温前人的经典,拾取西方的经典,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我经典的缺失。一个没有自我经典的国家将是一个失败,一个没有留下经典的时代会是一种悲哀。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过去,有过去无法抹煞的经典;今天,亦有精彩无限的舞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在传承、借鉴的同时,我们需要创造自己的经典,崭新的经典。经典是昨天的,是今天的,更是明天的。如今,黄鹤楼正在努力打造中式卷烟经典品牌。因为,我们知道,企业只有致力于不断创新经典品牌,才能成就美好未来!

 

来源:《销售与市场-战略版》2008年1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