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观潮:
让你的声音更响亮
——改版致读者
本报编辑部
当看到这期《黄鹤楼周刊》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新的感觉:她变了。
自2006年1月6日创刊以来,陪伴读者走过一年零十个月的《黄鹤楼周刊》迎来了她的全新改版。这一次,我们不仅提升了她的“定位”,而且在“外观”和“内质”上都做了精心打理,更重要的是,《黄鹤楼周刊》在办报思路和理念上进行了全面更新。记得《黄鹤楼周刊》创刊时,我们便提出了“办零售业自己的报纸”的宗旨。
我们深知,一个媒体如果脱离了读者,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读者想要什么,那么这个媒体是不可能走得远的,至少会走得很艰难。
我们深知,媒体是为大众服务的,我们的编辑记者辛苦“经营”的成果就是为了得到大众的认可,而读者的声音就是我们最关注也是最想听到的声音。
我们深知,交流的目的是告知,对话的目的则是共享。一个成熟的媒体除了注重交流外,更应该注重对话。因为,对话可以使多方的交流更深入更有益。
好的起点是成功的一半。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向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零售行业,阐释一种真实的零售生活。
改版后的《黄鹤楼周刊》,版式更美观,文风更清新,栏目更精彩,容量更丰富,将更好地服务好零售行业、烟草行业,服务好广大零售户朋友。
改版后的《黄鹤楼周刊》,推行版块主持人制,“版主”可以对热点、焦点专题进行梳理、挖掘和整合,提高版块运作的策划力度,在版面上形成专题报道的“集束”效应,让你开阔视野,学习知识,提升素养,感受媒体的“温度”。
改版后的《黄鹤楼周刊》将在第一时间传递零售行业、烟草行业发展进步的强劲足音,用生动、鲜活、深刻的稿件,让你更真切地感受到行业“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的发展历程。
有人这样归纳温州商人的“四千精神”:“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万法、走遍千山万水”。对于广大零售户朋友而言,“四千精神”同样值得学习、借鉴和发扬。对于我们的记者编辑而言,“四千精神”亦显得弥足可贵。
世界在变,国家在变,行业在变,传媒也在变,不变的是我们对行业对读者“不负所托,不负所望”的庄严承诺。伴随“让读者的声音更响亮”、“把报纸办到零售户家门口”办报理念的升华,请你相信我们:更多精彩将在《黄鹤楼周刊》绽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