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碰到一个朋友都说成都好,他们不相信,我便举很多例子给他们,比如美食、美景、美人、美气候、美文化等,有几个都烦得不行了。
其实,喜欢成都的核心原因还是成都人的快乐心态:敢于消费、敢于快乐、敢于追求幸福。自古以来,天府之地的成都很少遭遇风暴、战乱等天灾人祸的干扰,这里的人民一度处于衣食无忧的状态,为此生活相对安逸安康,或许也就锻造出了今天的这种快乐心态。就全国来看,成都人的幸福指数显然是最高的。穷快活,富快活,反正都是快活。
比如成都某媒体兄弟,今年“芳龄”43岁,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存款约为13万元,但他还是策动买车,并且说每个周末到成都郊区去爬山锻炼,然后耍农家乐……这中生活感观真让人向往。
一到夏天,成都的温度不是很高(去年的四川、重庆大旱除外),我在的5天里,每天晚上关窗户,还要盖被子。像春天一般。白天的街道上,也都坐了不少喝茶的人。假如在武汉,这个时候的街道早被太阳晒得发烫,出门就是一身汗,街上不会有多少人。
这样的夏天里,成都晚报评论部主任朱达志一般不愿意离开成都,而是在盆地里享受清凉。这样怡人的气候怎能不诱惑你我呢?
老朱的博客上这些写:
陈栋来访
昨晚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博士陈栋、武汉驻蓉商务人员夏经理、成都商报要闻部余记者(陈栋师弟)一起,在成都柳浪湾对面的一家小餐馆吃饭。
席间,两位武汉人士一个劲地、不遗余力地盛赞鄙乡如何如何地好,搞得我这个成都土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最后买单时(午夜时分),陈栋说,和老朱初次见面,这么一顿饭,居然吃了四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要在武汉,或者其他任何城市,这都是不可想象的。
我后来算了一下,其实这顿饭,我们花了5个小时。
其实,老朱和夏经理老策动我去成都工作生活,说成都很好。我心里也很明白这一点。可是,总觉得那里是男人40岁以后去的地方,无忧无虑,携妻带子,享受快乐的同时,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从成都回来时,我买了两本书:《成都:耍家天堂》、《寻城记:成都》,里面有很多关于成都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方面的东西,当然也包括成都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对成都的怀念会永远留在心底。“成都是一个离开了还想再来的地方,更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或许地球人都这么认为。
汪曾祺
在我到过的城市里,成都是最安静、最干净的;在宽阔平整的街上走走,使人觉得很轻松、很自由。成都人的举止言谈都透着悠闲。这种悠闲仿佛脱离了时代。
贾平凹
满街红楼绿树,金橘灿灿。树叶全没有动,但却感到有薰薰的风,眼皮、脸颊很柔和,脚下飘飘的,似乎有几分醉后的酥软。我早早晚晚都在茶馆泡着,喝着茶,听着身边的一片清谈。这么一杯喝下,清香在口,音乐在耳,一时心胸污浊,一洗而净,乐而不可言状也。在那有名的锦江剧场看了几场川剧,领悟了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尤其那高腔,甚是喜爱。当一人唱而众人和之时,我便也晃头晃脑,随之哼哼不已了。
余秋雨
中华文明所有的一切,成都都不缺少。它远离东南,远离大海,很少耗散什么,只知紧紧汇聚,过着浓浓的日子,富足而安逸。那么多山岭卫护着它,它虽然也发生过各种冲撞,却没有卷入过铺盖九州的大灾荒,没有充当过赤地千里的大战场。只因它十分安全,就保留着世代不衰的幽默;只因它较少刺激,就永远有着麻辣的癖好;只因它有飞越崇山的渴望,就养育了一大批才思横溢的文学家。
易中天
民谚有云:“吃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无非是说广州的菜肴好,苏州的丝绸好,杭州的风景好,而柳州棺木好。但要说都好,还是成都。广州、苏州、杭州、柳州的好处,成都都有,却无其不足。成都地方比苏州大,气候比杭州好,好玩的地方比广州多,好吃的东西比柳州多,何况素产蜀锦、号称“锦城”,还怕没有好衣服穿?吃好了,穿好了,玩好了,便是死在成都,也是“快活死”、“安乐死”,是“死得其所”吧?
成都也是中国少有的几个特别好过日子的城市之一。除了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外,成都还有两大优点:服务周到和物价低廉。因为成都东西多,人也多。东西多,物价就低;人多,劳动力就便宜。所以,成都人花不了多少钱,就能买到很好的东西和服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