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文摘类 |
陈栋注:最近在找资料的时候,找到了3年多前写的关于广东人精神讨论的文章。记得近几年来,各地对城市、地区精神讨论得比较火。比如,南京、中山等地喜欢把孙先生的“博爱”等作为自己的城市精神,而很多地方喜欢把“创新”等作为自己的城市精神。我经常在想:我自己的精神是什么?或者,我自己的心态是什么?寻找自身精神的特色与反思或许也很重要吧。
广东人精神的特色与反思
2003年08月12日10:16 南方日报
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化程度日益加强,在社会生产的区域性特点逐渐加强的同时,社会人的区域性特点却逐步削弱。换句话说,一个地区居民的特点不再像以前一样表现得那么明显,相反还有些趋同化。比如说广东人敢为人先,而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也都是这么提自己的城市精神的,所以,要给广东人精神下一个有特色且又明确的定义的确不易,对广东人精神的讨论需要走出这个“理念雷同”的怪圈。诚然,一种精神很难用书面语进行明确定义,但也不是没有任何诠释的方法,只不过一个地区人的精神更多地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表露出来,因此就不免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化程度日益加强,在社会生产的区域性特点逐渐加强的同时,社会人的区域性特点却逐步削弱。换句话说,一个地区居民的特点不再像以前一样表现得那么明显,相反还有些趋同化。比如说广东人敢为人先,而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也都是这么提自己的城市精神的,所以,要给广东人精神下一个有特色且又明确的定义的确不易,对广东人精神的讨论需要走出这个“理念雷同”的怪圈。诚然,一种精神很难用书面语进行明确定义,但也不是没有任何诠释的方法,只不过一个地区人的精神更多地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表露出来,因此就不免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广东人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众多优点和精神风貌应该值得广东人自豪,但是广东人也应反思当前。广东人精神中的文化氛围的不足是制约广东人精神弘扬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拿广东人的着装来说,广东人穿衣服普遍都很随便,不是很讲究外表打扮,这固然是一种务实、纯朴、追求自由的表现,但是这也透视着广东人对生活的歪曲认识和对美的片面理解。还有,就在几年前,《涛声依旧》、《外来妹》等出自广东的原创作品红遍大江南北,如今,这些似乎都已成历史,留下的现实是原创作品的衰竭,文化品位的降低。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年来,广东“经济搞上去了,人文学者却沉默了”。可是,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如果丧失了人文学者“人文生态精神”的报警声音、创新声音和对文化发展不良势头遏制的声音,那么经济在快速起飞的同时就将会出现文化滞后现象。因此,广东人特别是人文学者应该积极发挥自己向前展望的历史职责,努力吸取各地精英文化成果。这不仅是弘扬广东人精神的需要,也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需要,更是广大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责。
在讨论广东人精神时,我们不能忽视对负面因素的剖析与自我剖析。只有这样,这种精神才是在批判中继承下来的结晶,这场讨论才是一场科学、真实、有意义的讨论。
华中科技大学 陈栋
前一篇:红金龙周刊创刊一周年特刊
后一篇:走近台州卷烟“消费领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