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8,一个不寻常的记者节
昨天,本很平常,因为是报纸签版的李事。可是,一早到办公室,我和杨总说了声:“今天是记者节,集团是不是应该对记者表示一下。”他想了想说:“也是。”于是思考了一下:“到底怎么表示呢?”大家都没有准备,或许,在武烟集团里,哪有人想到还有人要过记者节,哪怕是以前的内部报纸《汉烟报》、《红金龙报》等,都把自己当公司的,也不会是报社的。可是,红金龙周刊却是有正规刊号,并且以30万份、全国发行的专业报,可是作为武烟的一个重要文化亮点在外面宣传的。
正是因为这样,在烟草集团里,还是有一批人是要过记者节的。杨总和集团营销总部副总汇报了这个事情后,领导却还比较重视。他下午要参加国家局的一个任命会(任命他做湖北中烟公司党组成员、副总,副厅级),于是喊总部的副书记和市场部部长请周刊同志吃个饭,当过节。其实,吃饭是其次,可是多了一个交流的机会。
他们是投资人,我们是操作者,因此,我们时常牢记:要按新闻规律办报,但也要为投资人办报。并且,这些领导也都是集团的营销骨干。他们身上的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以前,我总觉得做销售的人,能吃喝玩乐、能说会道就可以了。可后来,和许多销售员朋友交流后发现,销售员是一个很值得考验的职业。在中午的饭桌上,领导们的言语让我深受启发。
大概一点半,饭吃完了。我和小柯还要赶到长江商报去参加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在那里举行的一个研讨会。我作为商报言论的追踪调查人,需要做一个关于言论的主题发言。
打车赶到武昌商报的办公地点,已经是2点10分,迟到了,匆忙走到会议室后排找个位子坐下。华中科大新闻学院新院长张昆教授、新闻媒体研究所所长赵振宇教授、长江商报执行总编辑李克炎、副总编辑周敏以及商报同仁朋友和新闻学院部分学生都在。
等讲完了总体分析、突发事件分析、深度报道分析后,轮到我的言论分析。抬了他们的庄,也提了不少建议。不过领导、老师说“还不错”。
其实,我是很不想去讲那些得罪同行的东西的,基本上是学院走出校园、走进媒体的一次主题活动。即使有想法,也会找时间和他们的执行者一起把酒当欢,沟通交流。在会议结束时,商报的评论主编宋金波找到我,互换了联系方式。我得知宋兄是西藏人,下巴还留下了一绺胡须,挺有个性的……
谈完,又迅速赶到汉口公司去签这周的版。
这一天,吃了庆祝饭,开了学术会,还签了报纸版,还算比较圆满。
今天早上来办公室的时候,桌上放找一个红金龙的纪念杯,上面写着红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算是今生收到的第一份记者节礼物。
不过这样的礼品杯以后就没有了,因为红金龙的所有广告都将被黄鹤楼置换。以后杯子上将写上:天赐淡雅香。
2006.11.8,难忘的记者节!
2006.1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