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要讲求“时”——《长江日报》再次改版第一周言论分析

(2006-09-15 20:11:51)
分类: 思想类
陈栋注:长江日报《读者评价》老师约写一个关于长江日报改版第一周的言论分析。由于时间比较紧,读了总共发出的8篇评论。写了一点分析。其实一直以来我对长报是有感情的,理论评论部的洪波老师、于泽老师、余刚老师、保平兄、肖擎师兄都是比较好的朋友,也是很有才气的人,但问题就是这个报纸的言论搞得不是很如意。经过调研后发现,关键还是客观原因,主要是机制问题。上面对言论不是很重视,版面没有固定的阵地,不像同类的广州日报以及其它都市报。更要命的是,每次长报改版,总是小打小闹,不敢大动,没有南方日报,甚至湖北日报那种胆量。在内心深处,真心希望这份原中南局机关报能够走得更稳更好!
 
时评要讲求“时”
——《长江日报》再次改版第一周言论分析
 
陈 栋
 
    9月6日,武汉报业市场上多了两份新报纸,一份是长江出版集团推出的《长江商报》,一份是知音期刊集团推出的《新周报》(文摘版)。无独有偶,酝酿许久的《长江日报》再次改版,把“主流媒体  权威报道”的办报理念放置报头之上,再一次向读者展示“做主流媒体”、“办政经大报”的信心和决心。
    笔者研读并分析了改版第一周(9月6日—9月12日)的《长江日报》。从内容到形式,从选题到视野,改版后的《长江日报》时评均有所改进。最主要的是体现在“时”上。
    笔者以为,时评的“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时效性、时事性、时代性。改版后的《长江日报》时评在这三个方面均得到了相关体现。
    就时效性而言,配发头条“长江视点”栏目的“快评”既延伸了报道,又引导了舆论。比如9月6日一版头条《交通肇事逃逸持续上升拷问良知》配发“快评”《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9月7日一版头条《简易门诊:处方药的简便交易窗口?》配发快评《医疗服务不能简易》,9月8日一版头条《企业建公园盼政策上轨道》,配“快评”《让企业建公园更顺当》,连续三篇“快评”增强了报道的深度,也体现了言论的时效性。
    就时事性而言,“经济随笔”栏目对时政大事进行密切关注。针对社会密切关注的最低工资问题,9月6日“经济随笔”刊发《最低工资标准岂是“标准工资”》,深刻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与“标准工资”的关系,帮助读者认清一切不法企业对员工玩弄文字游戏的骗局;9月11日“经济随笔”刊发《政府采购公车创记录的隐忧》,对一些政府采购公车行为表达担忧,引导社会舆论监督。
    就时代性而言,反映社会重大现实主题及时代话题的言论有所增强。9月10日刊发在一版的“长江论坛”《资助农村教育公德无量》,在教师节之际关注农村教育问题,主题宏大且与现实结合紧密,着眼现在却在昭示未来。
    改版这一周,《长江日报》推出的言论总数还不到10篇,量虽少了一点,但这些言论给读者一个新的印象。比如“快评”的栏花更醒目,“今日时评”、“经济随笔”更贴近实际,“边鼓录”更生活化。
    除此之外,笔者以为,改版后的《长江日报》言论仍有一些细节值得改进。
    一、保证时评刊出的延续性。在调查的7天报纸中,9月9日和9月12日,没有一篇时评。时评的刊发周期不能延续,时评也可能变得不“时”。这与众多政经大报倡导“天天有言论、日日有观点”的理念不相符。就拿9月12日来讲,为头条《25载田间地头观云识别天——记江夏区气象台台长》配一篇“快评”,以鼓励更多的服务部门人员向这个“为民服务的典范”学习,效果可能更好。
    二、调整时评的版面位置。从7天报纸刊登的时评位置来看,除了一版比较醒目以外,其它版面的言论大都被放在“角落”里,缺乏冲击力。9月11日刊发的“今日时评”《注重灾后心理救治》被压缩得很短,作者名字“赖栋才”被放得很小很小,显得不规范。另外,对于像这类比较好的主题的言论甚至可以放在2版头条。2版头条放评论在《南方日报》等媒体中较为常见。《湖北日报》的“大家谈”栏目固定放在2版右上部,《长江商报》2版整版时评,周六周日都不停发。好位置的言论更可以凸显出对时事新闻的态度与本报立场。  
    三、转变“大言论”的表达风格。“大言论”是反映报纸厚重感的一个重要砝码。《长江日报》的“长江论坛”与“经济随笔”理应起到这种功能。而这些署名的言论栏目应表现出与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不同风格,应该体现出通俗易懂,突出叙事化表达模式。这样读者才爱看爱读。但是,当前的有些文章写得还是有些古板或过于专业。因此,在表达风格上,要注意切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长江日报》编辑部在改版致读者《在坚守中不断出新》中指出,品牌是新闻竞争的利器,为此推出了一批新的新闻栏目“长江视点”、“特别关注”、“疑点探访”等。这显然是顺应打造品牌栏目的新闻运作规律的。但除了树立新闻栏目品牌之外,言论栏目品牌的树立也十分重要。
    期待改版后的《长江日报》在树立言论品牌上做出更大的努力!毕竟,一家主流媒体,一张政经大报不可能脱离独家时评、主流言论而存在。树言论品牌就应该在“时”上面多做些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