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东叙事:刚忙完“广州零售业态变迁史”专题

(2006-08-22 19:30:39)
分类: 生活类
刚忙完“广州零售业态变迁史”专题
 
   今天是近日来最辛苦的一天,一大早从武昌来到汉口的办公室,就打开电脑开始看稿。因为每周二是编稿的日子。可是,广州零售业台变迁史的4个版稿件还在修改。一直以来,都深刻体会到做史的文章不好搞,论文难,报道也难。太深了吧,读者看不懂也不想看;太浅了吧,读者觉得没有深度,人人皆知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这个度难把握。
   在这一点上,或许学易中天教授比较好。他的“品三国”是品得通俗易懂的。这也让我想到了易中天教授前天接受王志专访时的一些话语。在电视界如此风云的王志在专访余秋雨、易中天时显得那么吃力,甚至被动。难怪赵振宇教授请我和两个同门吃饭时说:“王志在面对一些不善于应对传媒的人面前显得十分主动和具有杀伤力。可是在遇到一些有深厚学识背景和有思想的文化人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时评界才发起“写时评是否要拼知识”的讨论(详见马少华老师博客)。这也说明,学史学的人还是很难缠的,呵呵。
    本来觉得写不出4个版的稿件,最后整理后却多了一两个版的稿件,于是只能忍痛割爱地砍呀砍。写《广州零售业的前世今生》,从秦朝的番禺写起,一直到今天,从各个途径找。即使很累,但感觉到寻根也是快乐的。像是我在揭露广州零售业的身世。后面就写了一个店铺的变迁、一条街道的变迁、一座商业大楼的变迁、一个富商家庭的变迁等等。最后配了一个小言论,当时这个系列报道的发刊词《让商脉渊源流长》……
    一个如此沉重的话题就这样像是个八卦的探秘题材了,没办法。
    下午的时候,杨老师带着他14岁的孩子杨舟在北京给我来电话,说明天上午10点半贾靖雯做客新浪,想去见一面她。这个孩子崇拜她好多年了,上个月飞到北京,没有见到来京的贾,非常失望。于是这次又去了。
    还好新浪、搜狐的朋友多,于是马上联系新浪博客,以前在新浪时评的伟洁兄。他打电话与娱乐的和聊天室的联系一下,说没什么大问题。于是我电话杨老师,让他明天和伟洁联系。问题总算有了个眉目。孩子高兴得不得了。
    好了,拉拉扯扯这么多。只感叹一点:做新闻累,做史累,做史类新闻题材累,做新闻史学研究更累。这些都被我占到了,无语。
    该回去休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