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史学研究现状扫描

(2006-06-01 16:05:49)
分类: 思想类

陈栋注:查阅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从研究模式的视角整理了一个比较简单的中国新闻史学研究现状分析的综述。前四部分基本是前人研究成果,最后一部分是自己对当前新闻史研究的一点看法。有些方面有些不当或有些不完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分析(综述)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史学研究现状扫描
第二部分: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范式演变
第三部分:美国新闻史研究视角
第四部分:学者眼中的中国新闻史研究
第五部分:我对新闻史研究的几点看法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史学研究现状扫描

 

一,中国新闻史学研究的划分

 

滥觞期(713~1815)中国古代新闻史学研究
初创期(1815~1919)中国近代新闻史学研究
成长期(1919~1949)中国现代新闻史学研究
曲折期(1949~1978)中国当代新闻史学研究
繁荣期(1979~1999)中国新时期新闻史学研究
(我国首部中国新闻史学史——徐培汀著的《新闻史学史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十分突出的新闻史学著作
 
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3卷)、《中国近代报刊史》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
方汉奇、陈业劭:《中国当代新闻史》(1949-1988)
赵玉明:《中国现代广播简史》
郭镇之:《中国电视史》
黄瑚:《中国新闻史新编》、《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简史》
张国良:《日本传播史》
吴廷俊:《新记大公报史稿》 、《中国新闻业历史纲要》
陈力丹:《世界新闻史纲》
埃默里父子著:《美国新闻史》,展江译本
李瞻著:《世界新闻史》
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外国新闻传播史》
徐培汀、裘正义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
胡太春著:《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
徐培汀著:《新闻史学史卷》

 

三,最具实力的新闻史学研究者

    方汉奇\丁淦林\宁树潘\姚福申\徐培汀\陈业劭\谷长岭\白润生\马光仁\赵玉明\陈力丹\张允若\张之华\黄瑚\黄旦\张国良\尹韵公\蔡铭泽\曾庆雄\吴廷俊\郭镇之\何扬鸣\刘家林\展江\郑超然\程曼丽\李彬

 

四,10位新闻史学界学术代表

 

1,戈公振

    戈公振(1890—1935),新闻学家、藏书家。原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江苏东台人。14岁入县办高等学堂就读,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只身投靠上海报界狄楚金。1914年调入《时报》工作,从校对、编辑升至总编辑,对新闻学有较深研究。1927年出国考察,写有《世界报业考察记》。著有《中国报学史》等。
    1985年11月27日,在戈公振诞辰九十五周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胡愈之在讲话中指出:戈公振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学家,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拓荒者,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2,方汉奇

    方汉奇(1926—),新闻史学家。从事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工作半个多世纪,成果卓著。主要著作有《报刊史话》、《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史与报人》、《新闻史上的奇情壮采》、《方汉奇文集》等,主编有《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本)、《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三卷本)、《中国新闻传播史》、《大公报百年史》等。先后发表《从大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等学术论文140余篇。曾两次获吴玉章奖新闻学一等奖。

 

3,丁淦林

    丁淦林(1932年—),江西南昌人。195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主讲《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与中国社会》等课程,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等多种教材,主持《新闻媒介与上海工人》等多项研究课题,有多种论著。历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处科研组组长、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学院院长兼新闻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1996年获韬奋国丁奖一等奖,1997年被授予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称号。

 

4,徐培汀

 

徐培汀(1932—),浙江新昌人,教授,著名新闻传播学家。1951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学系读书,1955年2月提前半年毕业到上海市人事局工作;同年9月回复旦,任系党总支部副书记,复旦党委机关报主编。1957年蒙冤被开除党籍。1978年平反恢复党籍后,历任复旦大学新闻系行政秘书、教工党支部书记,院总支部委员、学术委员、学位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速记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文献信息速记学会副会长,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联合会艺术顾问等职。发表新闻学论文400多篇,著有《新闻心理学发凡》、《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等多部专著,主编了《新闻学词典》等辞书和《新闻学研究》等刊物。

 

5,张允若
  
    张允若(1935年—)。复旦大学新闻系1953年毕业。长期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先后在江西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大学等校执教。科研活动涉及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三大领域,获得多次省级或校级科研成果奖。曾经承担“东南亚新闻事业研究”、“西方新闻事业研究”、“经济改革和企业报”等国家级或省级科研项目,并取得相应成果。1988年、1998年两次受国家教委(教育部)之聘、主编全国通用的《外国新闻事业史》自学考试大纲和教材。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西方新闻事业概述》(新华出版社)、《外国新闻事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十五”国家级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6,赵玉明

 

    赵玉明(1936年—)。山西汾阳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8年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继续学习。1959年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广播学院任教至今,1988年晋升为教授。曾任《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年鉴》编委,《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著有《中国新闻业史(古代~1949年)》、《中国现代广播简史》、《中国广播电视史文集》等。主持征集、编选《中国人民广播回忆录》(1~4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3~1995年);主编《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等。

 

7,吴廷俊

 

    吴廷俊(1945年—),出生于湖北天门,196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有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记协和新闻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新闻学,曾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8部,其中《新记大公报史稿》获第三届吴玉章新闻奖;《马列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史》获湖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新闻业历史纲要》获湖北省优秀新闻论著一等奖。

 

8,郭镇之
 
    郭镇之(1951年—),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曾在北京读小学,后移居云南省昆明市。
    1978年初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本科就读。1979年成为首位研究中国广播史的研究生,师从中国广播史专家赵玉明教授。1985年9月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为最初一批中国新闻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中国新闻史专家方汉奇教授,研究中国电视史。博士论文《中国电视史稿》为首部研究中国电视历史的著作。1994年至今,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任教,主要讲授广播电视史论和外国广播电视课程,1997年起任研究员。代表作是《中国电视史》,为博士论文的修订文本,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建所15周年学术评选学术专著一等奖。后著有《电视传播史》等。

 

9,张国良

 

    张国良,(1954年—),上海市人。1976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1991年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在职)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现代大众传播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现代日本大众传播史》(学林出版社1992)、《大众传播社会学》(翻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日本新闻事业史》(翻译,新华出版社1986)。主要承担课题有:《现代社会与大众传播》(国家社科“九五”重点项目)、《上海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社科“九五”重点项目)、《中国受众与传播效果》(教育部重点项目)。

 

10,黄旦

 

    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1983-1998:杭州大学新闻系教师,曾任杭州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 1999-2001:浙江大学新闻系教师,任新闻系主任,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2001.7至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并任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主要成果:《新闻传播学》、《媒介是谁:对大众传媒社会定位的探寻》、《也论林则徐的新闻观》、《独立战争前后美国报刊思想之演变》、《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五四前后新闻思想的再认识》等论著三十多篇。现正在进行的课题:《中外传播思想史》。

(按照成果,中国社科院新闻所所长尹韵公教授和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李彬教授也应该列在其中。以后梳理中补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