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摘类 |
学生习作,请大家点评!谢谢!
内需经济消费为何下降
张方勇
《南方网》报道:中国2006年第一季度经济发展 GDP速增到10.2%。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外贸方面,一季度增幅保持在25.8%,比去年同期23.1%高出2.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前两个月增幅为26.6%,也比去年同期24.5%高出2.1个百分点。曾被寄予厚望的消费则是差强人意,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仅11.7%,同比还下降了0.2个百分点。
消息表明我们国民的内需经济消费在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
中国金融网有资料表明:从城镇贫困人口存量情况看,2001年,我国城镇贫困人口在1400万人左右,2004年底,我国城镇仅领取低保补助的贫困人口数就达2205万人。城镇贫困人口绝对数有上升趋势。从农村贫困人口存量情况看,按照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及低收人人口的标准,2004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2.8%;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人人口为497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5.3%。总体来看,近年来农村贫困人口总量呈现下降之势。
是的,农村贫困人口少了,而生活在农村的人,家庭消费普遍不高,基本生活都是自给自足,而内需经济的带动就主要靠城镇人口。由于农村制富的多了都走向城镇,使城镇区域扩大,零售商品价格上涨,而原本生活在城镇的人口就无法承受这种生活水平,使城镇贫困人口加剧,从而消费下降,就导致经济带动滞缓。同时环境因素与人口因素,致使城镇的一些老工业区和居民区都成了废墟,还要加强治理。就这样使整个内需零销根本无法扩大,还加大了税收状况。导致国民在很大程度上无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涨。
这也看出了主要问题的所在,政府在拔资金建设新农村和新城镇,却忘记考虑对居民福利实质上的问题。投的资金到那里去了,城镇、农村总体都在体现繁荣的气息,可“城市里的农村”这个概念却出来了。居民要的是什么,要的是生活本质的上涨,要的有良好的就业岗位。没有工作,在城镇的居民比农村里的还要穷,还过不了生活,因为没自己的生产资料,一切就是用钱去消费。
面对这样的事实,内需经济消费当然下降。政府应加大对城镇老工业区和居民区进行新的建设,为居民找到廉价的生活方式和好的工作岗位。不应在把城镇区域搞大,新的建筑群做好。城镇的发展靠的是居民,居民都困穷了,还能有好的经济效益,还能扩大建设搞发展吗?
要扩大内需消费,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先就要把城镇居民的实质福利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