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摘类 |
华中科大赵振宇教授:大学不能办成批发文凭的市场
新闻链接:
这是日前赵振宇教授在该校的一场人文讲座上提出的。他认为,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特别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都把论文和学生文凭挂钩,而社会也经常以文凭来衡量学生水平的高低。按常理文凭是应该与水平相等的,但现在学生的论文大多是无病呻吟,凭借这样的论文居然还可以拿到文凭。照此办理,大学岂不成为了批发文凭的交易市场?时下,有不少可是拿着硕士和博士文凭毕业生,学医的不会看病,学工的不会设计,学新闻的不会写消息,长此以往,大学的文凭将急速贬值。
赵教授的这番讲话,在现场大学生中引起不小的波澜。
该校一位姓谢的2006届毕业生告诉笔者:“因为没有毕业论文就不能毕业,所以我们现在写论文就是为了交差。根本也谈不上什么创新点,老学者研究很多年才能有多少创新点,何况我们?”在随机调查的20名学生中,仅有4名学生表示,做毕业论文是为了“踏踏实实地做点研究”,其他学生则认为做毕业论文只是为了能顺利拿到学位证。
也有一些学生提出了质疑,一位姓余的学生说:“我觉得从某个角度看,论文和文凭至少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拿到学位文凭的人总比那些没有拿到的人要强一些吧。”
赵振宇教授指出,一所大学要成为名校,需要数十年、数百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文凭的含金量凝聚着多少代人的心血,它是一所学校的名片。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跨专业学生进行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的同学,对于答辩论文不能一概都通过,要严把“出口关”。否则,我们的大学,我们的硕士和博士生培养就会逐渐办成一个文凭批发市场,它也必定会随着文凭的贬值而被社会所摒弃。
前一篇:新典文稿:活力 梦想 希望
后一篇:新闻故事:一包“假烟”引发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