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武汉陈栋
武汉陈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063
  • 关注人气:7,1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喻园快评:建信任基石  做良师益友

(2006-01-04 23:33:57)
分类: 思想类
建信任基石  做良师益友
 
求败
 
    领导被称作“老板”,老师也被“封”为“老板”了,老板一时成了社会关系中的尊称。师生之间似乎越来越难找到“良师益友”的感觉了。或许,这是市场经济催生的结果,但也是社会关系异化的表现。
    记得读高中时,我们班的同学给班主任取了一个绰号:“队长”,至今都在沿用,他本人也毫不忌讳。之所以称其“队长”,是因为每次我们和他一起活动都比较自由快乐,特别是在高考那段奋斗的日子里,身兼年级组长、学校教务主任的他还每天和我们打成一片,白天在教室是老师,晚上在宿舍是朋友,放假在球台室甚至饭桌上是知己。那时,我真正体会到了“良师益友”的愉悦。
    如今的生活圈里,似乎老师就是老师,朋友就是朋友,师生之间比较缺乏那种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坦诚相待的风气。其实,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除了教与学之外,更存在另一种“血缘关系”,那就是“学术血缘”。
    对于普通人而言,一般只有“一条命”,那就是自然生命;而教师之所以伟大且神圣,是因为他们通常具有“两条命”--自然生命和学术生命。自然生命靠子孙后代去延续,而学术生命则靠学生或徒弟去延续。也正因如此,古谚云“师徒如父子,仁义值千金”。
    遗憾的是,当前的很多师徒之间不再“仁义千金”。市场化的排它性使得师傅不再信任徒弟,师傅不愿意把独门绝招传出,害怕徒弟学到真本领后成为自己的对手,以至拆台、挖墙脚。同样,现在的校园里,老师与学生也存在一种信任危机,老师不再相信学生:上课多次点名,考试安排多人走来走去监考。与之对应的,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也正在加强,甚至很多学生的反叛心理变得更强烈。就上课点名来说,少数学生“越点名我越不去”,个别同学甚至请人帮忙“答到”,这都在无形中助长了作假行为和不诚实的教学风气。
    因此,笔者以为,做良师益友,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以尊重为前提,以信任为基石。如果说沟通、平等、赏识是朋友,那么鼓励、帮助、启发则是良师。
    近日路过附属小学门口,正好是接近上课时间,几个身上斜跨红色绸带的学生整齐地站在学校大门边,见到一位老师进来,就来一个大鞠躬,并大喊“老师好”。当时觉得这些孩子真懂事,可再一想,孩子凭什么要在校门口给每天都见面的老师行如此大礼呀。难道这些老师们认为只有这样有形的方式才能培育出懂礼貌的学生?这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知音集团有句广告语:“人生难得一知己,生活岂能无知音”。良师益友便是这种知音、知己的鲜明写照。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学生的幸运,而遇到一个良师益友更是幸运中的幸运。笔者期待越来越多的师生能够互相信任,平等相待,开启对方的心灵窗户,走进对方的世界,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