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政经类 |
《湖北经济内参》十二期特稿之一
十八合一 武烟集团重组迈出长征第一步
联合重组:做活一道四则运算题
本刊调研员 项俊平 特约通讯员 陈栋
“十八合一”之前,湖北卷烟品牌长期处于“战国时代”。
“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湖北境内的烟厂达18家,香烟品牌200多个,产品规格也有上千个”,省中烟公司经济运行部副部长王康说,18家烟厂有如18个诸侯,各自为政。你推出一个“红金龙”,我打出一个“龙乡”,他再弄出一个“好运”,接着又有一个“云利”冒出来……牌号之多,让人眼花缭乱。
“窝里斗”的最终结果是都长不大。各企业由于资源投入和使用过于分散,主导品牌的发展步履维艰。除武烟外,湖北省烟草工业几乎全线亏损。一直到2002年,武烟在全国烟草业36个重点企业中的排名跌至15名之外时,人们才跌了个猛醒。
2002年初,有关部门对湖北省烟草工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调研结束后形成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三五年内武烟集团还不能发展壮大起来,进入国内六七家烟草‘寡头’行列,就极有可能被别人吃掉,湖北省、武汉市的最大税源即将流失。”为此,湖北省实施了“以武烟为主、实施全省烟草整合”的战略。
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湖北省境内的枣阳、大悟、郧阳、咸宁、巴东5家烟厂及来凤生产点被先后关停整合,当阳、三峡、红安、广水烟厂陆续由武烟兼并,襄樊及清江烟厂由武烟重组,武烟集团完成了“18变1”的整合过程。最终,湖北全10万箱以下的生产企业全部关停、10万至30万箱生产企业的重组全部完成。
“重组之所以成功,没有产生大的震荡,主要是武烟集团做活了一道四则运算题”,武烟管理层如是说。
首先是“减法”——湖北省原有烟草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后“18变1”;以前200多个品牌、1000多个产品规格,现在只有武烟推出的4个梯度不同的品牌,产品规格仅有几十个;在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编制的《百牌号名录》中,武烟进入《名录》的7个品牌减少到5个。从业人员从2.2万降至9000。所有生产点原材料统一采购,产生规模效应。去年组织6次招投标,仅此就降低采购成本10%。一年节约的宣传广告费不下五六千万元,
与此紧密相连的是“除法”——在单人效益贡献上,即企业利润总额与员工数量之比,武烟由2002年的12万元/人,递增为28万元/人。
显而易见的是“加法”——在年产销量上,武烟2003年为60万箱,2004年为167万箱,日前重组清江烟厂,武烟生产规模将达224.5万箱;主打品牌“红金龙”的销量,2003年为17万箱,2004年为53万箱,2005年有望突破100万箱大关;从2002年到2004年,武烟年利税从25亿元增加到43亿元,企业利润由2.4亿元增长到8.5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乘法”——武烟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全省的行业资源整合及品牌资源整合,各种资源的聚合构成了一个增长型的幂函数,在中国烟草行业中武烟表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和扩张性,被业界称为“黑马”的武烟极具冲击行业领先地位的潜力。省中烟公司总经理、武烟集团董事长彭明权说:“18个拳头捏成一个拳头,打出去更有劲了。”
首先是“减法”——湖北省原有烟草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后“18变1”;以前200多个品牌、1000多个产品规格,现在只有武烟推出的4个梯度不同的品牌,产品规格仅有几十个;在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编制的《百牌号名录》中,武烟进入《名录》的7个品牌减少到5个。从业人员从2.2万降至9000。所有生产点原材料统一采购,产生规模效应。去年组织6次招投标,仅此就降低采购成本10%。一年节约的宣传广告费不下五六千万元,
更为重要的是“乘法”——武烟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全省的行业资源整合及品牌资源整合,各种资源的聚合构成了一个增长型的幂函数,在中国烟草行业中武烟表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和扩张性,被业界称为“黑马”的武烟极具冲击行业领先地位的潜力。省中烟公司总经理、武烟集团董事长彭明权说:“18个拳头捏成一个拳头,打出去更有劲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