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 |
相比兄弟企业联想集团(0992.HK)的日渐壮大,神州数码(0861.HK)则显得有些落寞,这一切联想“家长”柳传志自然都看在眼里,如何让神州数码如联想集团一样强大应该是其这几年的“心病”。此次神州数码股权剧变应该是其规划,不过让人费解的是,不知柳传志究竟是想放弃管理神州数码,让郭为彻底单飞,还是想继续持有神州数码?
神州数码股权突然变动
神州数码在8月8日的股权变动众所周知,其母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想控股”)和另一基金股东General
Atlantic
Partner(以下简称“GA”)分别将其所持有的神州数码的部分以及全部股权出售给了以赛富投资基金(SAIF
PARTNERS)为首的其他三家基金公司(其他两家为联想弘毅投资全资拥有的CTL和IDG
股变动后,联想控股在神州数码的股权由原来的47.43%减持到17.83%,GA清空了所持有13.34%神州数码股权。神州数码新股权新架构为:赛富投资基金占 20.15%;联想控股占17.83%;郭为以及其全资拥有的KIL共占有10.29%;弘毅全资的CTL占8.82%;IDG VC占3.78%;公众股东占38.89%,相关董事占0.24%。
疑点一:联想控股突然减持
分析者认为,在这些枯燥的股权数据变动背后,隐藏着则是一个个难解的迷团与疑问。首先是联想控股的减持。对此次减持神州数码股权,联想控股公关外联部桂琳对笔者给出的官方解释是主要考虑两点:一是联想控股原来在神州数码中占股比例较大,这次向新投资者出让部分股权,可以使神州数码的股权更加社会化、更加均衡,提升公司的市场化治理水平;二是赛富投资基金等新进来的这批投资人既具有国际背景又拥有深厚本土经验,肯定会给神州数码带来新的资源,创造新的价值。
众所周知,神州数码与联想集团在联想控股五家子公司(其他三家为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中地位显赫、柳传志对郭为以及杨元庆的厚爱也视同父子。这两个同样的地位的子公司,联想控股的比例之前差不多皆是百分之四十几。今年2月份,联想控股收购了IBM所出售的联想集团股份中的5000万股后,在联想集团的持股比例达到47.14%,这与之前在神州数码持有的47.43%相差不多。
神州数码与联想集团,两个公司在联想控股的地位相当,联想控股对其所持股份之前也大体相似,突然间出现股份这么大的变化让业内人士不解。难道神州数码在联想控股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赛富投资基金等基金的国际背景以及本土经验真的是联想控股看中的原因吗?如果以此来看是否他们也应介入联想集团的股权之中,因为相比神州数码,联想集团更需要国际化的背景,而事实上GA也是联想集团的股东。
疑点二:弘毅投资反常介入
此次神州数码股权变动的另一个疑点则是弘毅投资的反常介入。直观上从目前神州数码的股权来看,联想控股目前不是相对大股东(赛富投资基金占 20.15%;联想控股占17.8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弘毅投资本身就是联想控股的子公司,以弘毅投资所占8.82%的股份与联想控股的17.83%相加,联想控股实际上持有神州数码26.65%股份,依然是相对大股东。因此有业内分析者不清楚柳传志在神州数码股权上“左手倒右手”的原因何在?
“弘毅投资的资金是许多基金公司共有的,联想控股投的钱仅是其中一部分,他们的决策是他们自己根据需要做出的。”桂琳称。
据悉弘毅CTL是弘毅投资三期基金全资持有公司,而在弘毅三期融资的5.8亿美元中联想控股出资2亿美元(占34.48%),其他出资人包括高盛、新鸿基、淡马锡等17家机构。分析者认为,以联想控股在弘毅三期融资中的份量,对于具体的项目自然起不少决定作用,因此进入神州数码与柳传志战略规划不无关系。
分析者进一步称,弘毅投资此次进入的策略与往常有异。据悉,弘毅投资一般路线是,“投资于成熟行业中的成型企业;重点关注需要改制的国企和快速成长中的民营企业。”行业重点为:“医药、建筑材料、装备机械、文化传媒、消费品(含零售渠道)、金融服务、资源(能源、矿山、享有独家经营权的业务)等行业。”
立足传统产、国企并购投资被认为是弘毅投资与其他PE(私募基金)的最大区别,这从弘毅投资的投资案例中也可以看到。中国玻璃、先声药业、中联重科、巨石集团、济南沃德汽配、石药集团等并购案例无不清晰地记下弘毅的投资策略。这其中IT公司不曾有过,因次投资神州数码,对弘毅投资来说则显得极为反常。
对此,笔者联系弘毅投资媒体负责人贾小姐询问此事,不过她称,弘毅投资的新闻发言人总裁赵令欢最近在美国出差,得过些时间才能回来。
疑点三:GA清盘退出
GA的突然完全退出也是一个疑点。据悉,GA与联想系关系密切, 其从2001年起就开始在股市吸纳神州数码股份而逐渐成为神州数码第二大股东。
另外,GA还是联想集团的股东之一,2005年3月31日,联想集团宣布吸纳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向联想集团提供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9亿元)的战略投资,以供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之用。
据悉这当时这三大投资公司中其中一家就是GA,另两家是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 Capital LLC) 。
2005年年末,联想集团突然宣布以阿梅里奥接替来自IBM的沃德出任联想集团全球CEO时,GA董事总经理冯文石与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一起接受媒体采访,澄清沃德离职与联想及IBM的文化冲突无关等问题。
显然,GA与联想系关系交情颇深,因此其突然完全撤离成为另一个疑团。有消息称,郭为一直期望将神州数码向IT服务转型,不过神州数码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就是不知是否是因为GA此次因与郭为因对神州数码未来的发展战略相左而选择离开的?而且近日有消息称联想集团要收购欧洲第三大PC企业Packard Bell,GA是否会此时选择抽身神州数码转而支持联想集团?
对以上诸问题,笔者8月13日早上去信GA董事总经理冯文石询问,不过他在8月14日上委托其公关人员打来电话表示,对退出神州数码以及是否转而支持联想集团不作评论。
疑点四:郭为成为第三大股东
在神州数码这次股权剧变中,郭为凭借其占有的10.29%股份一跃成为第三大股东,此事也极为反常。
有说法称,是为了加强郭为在神州数码中的地位,以及为了其更好地执行其IT服务战略。对此,反对者认为,依郭为在神州数码的地位,即便不增加股份其地位也无人能敌,其在神州数码就如杨元庆在联想集团,只要联想控股这个大股东支持,只要柳传志支持,无论郭、杨任何一个在其“地盘”,皆可算是一言九鼎。
但是柳传志为何又会使郭为有增持神州数码股份的举动呢?有业内人士推测,这也许是柳传志对郭为的一种激励措施。
其理由是以郭为与杨元庆的薪酬来对比。从2006—2007年财年,郭为获得的薪金与分红在该财年共计819.2万港元,而与其地位相当无几的“兄弟”杨元庆在2005-2006年财年的薪酬总额则高达2175万港元,是郭为的2.66倍。
有分析者认为,使郭增持神州数码股份,一方面弥补郭为与杨元庆收入上产生的差距;另一方面调和当年因分家带来的发展差异,激励郭为在神州数码发展中的作用也许是柳传志潜意识的想法。
目前来看,尚没有消息称杨元庆在联想增持股份之事,因此相对杨元庆,郭为无疑现在更可以称为神州数码的“老板”。
不过究竟如何才能使得神州数码做得更好,更具有规模效应,如联想集团一样,也许是柳传志最终所期望的,否则其也不会使得神州数码此次有如此复杂的股权变换。分析者认为,此次神州数码股权离奇股权变化可能仅仅是该公司剧变的“冰山一角”,更大的变化也许还在后面,也许神州数码也要依靠大型收购来快速扩张了,毕竟依现在的发展水平其依然无法赶上兄弟企业联想集团,当然具体如何只能看郭为后面的路如何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