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话英雄 |
多谋少断袁本初
文/罗小卫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
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这是《三国演义》中对袁绍的评价,在三国中,袁绍有诸多机会成就一番伟业,然最终却落得惨败,为曹操所灭,这实在是十分遗憾,也给想成功者诸多启示。
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曹操的评价可以做为一种参考,笔者以为算是点到要害之处:多谋少断。即想得多或是分析得多,最终决策却少,这正如现在许多企业经营中,虽然各企业有许多高参,也提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然最终决策者却没有采纳,最终徒劳无益。
“河北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三国煮酒论英雄中,曹孟德对袁绍的评价可谓入木三分,掷地有声。
想当初曹操起兵之时,袁绍兵强马壮,出身贵族,资历雄厚,独领霸主之位,而曹操当时也还只是唯其为大,然则袁还是失去了做大的机会,转而退居河北,偏安一域。
在三国之中,袁绍与曹操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同是贵族出身,同是北方豪杰,不过他们的人生的命运却是相反,一个从强到弱乃至灭亡;一个从弱到强成一番霸业。
观袁绍当时,文臣武将,皆不为寡,“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皆忠臣也;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
不过虽有如此人力,然还是不敌曹操。为什么?
“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曹操谋事荀彧对袁绍的团队算是认识真切。
官渡之战是曹袁的生死对抗之战。而这次战争最终也因袁绍不擅于听取谋事之意见而最终落败。
首先,出发之前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而逢纪却谮曰:“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在此决策之时,袁所下决策偏向了逢纪一边,而且还因怒,欲斩田丰。
随后,行至阳武,下定寨栅。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此计绍又是未听,且怒曰:“田丰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汝安敢又如此!”
后曹操军粮告竭,发使往许昌教荀彧作速措办粮草。使者赍书而往被袁军捉住,缚见谋士许攸。许为绍曰:“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
对此,绍未听进还曰:“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并以审配书中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狱。而且绍大怒曰:“滥行匹夫!尚有面目于吾前献计耶!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本当斩首,今权且寄头在项!可速退出,今后不许相见!”
此时袁犯了主次不分的问题,他忘记了此时对抗曹操才是大计,而不是言许攸之事。
这就为袁绍战败埋下了很大的伏笔。
随后开始的官渡之战,形成对绍的致命一击,彻底击毁了袁绍的主力军,彻底改变了曹操与袁绍的地位。
从袁绍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一个决策者,一必须要听取手下或是谋士的建议,正反有机会都听为好,然后需要能准确地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一点也是袁绍屡屡失败的地方,有成功的说法,然而最后还是错过!
因此,总结袁绍的人生经历,需要注意防止多谋少断,也要防止在众多方案中恰恰做出错误的决策,这实在是一个眼光的问题。
在现代商业竞争中,对现在的企业决策者来说,防止袁绍的多谋少断依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