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费大国背后的一些疑问

(2007-11-05 16:38:13)
标签:

消费大国

消费方式

分类: 随笔
 

消费大国背后的一些疑问

    2007年10月19日的《中国青年报》,援引了“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的结论,认为到2015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并得出当代中国消费模式的两条规律,第一是消费升级(就是愿意花费更多的钱购物,购买更高级更昂贵的产品);第二是寻宝式购物(关于这一点,报道没有解释)。乍一听,许多人一定会感到欢欣鼓舞,觉得我们已经接轨了,实际上有很多疑问。

    首先,这一结论的得出,是针对中国13座城市的4000多名消费者进行调查的结果,不包括农村人口。从总体上看,也就是排除东南沿海的特殊情况,中国城市和乡镇人口的比例大致是8:2(即2亿多城市人,与11亿多乡镇人的比值,实际的乡镇人口可能更多,小镇人基本上可以列入农民行列),而这80%的乡镇人口的消费能力极低,甚至根本没有消费观念。另外,20%的城市人口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高消费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小部分人在追求与西方大国接轨的“消费”。由于中国人口的绝对数大,所以,只要派出占有大量资源的少数人去“玩消费”,就足以排名到世界前列去。但对内而言,资源配置不平衡、财富分配的不公正等问题依然很严重。

     其次,关于消费模式中的两种趋向之一,即“消费升级”这一点,也应进一步分析。“消费升级”只是少数人的升级。在城市里,消费升级的人是不升级的人的6倍;如果按全国人口估算,消费不升级的人是消费升级的人的6倍。因此,这种消费完全可以称之为“炫耀性消费”或者“替代性消费”,少数人代替大家到世界上去实施“炫耀性消费”,展示我们的消费能力。因此,他们大多显示出一幅暴发户嘴脸,买什么不重要,“买”才最重要,基本上处于一种“粗放型消费”阶段。这种消费者,对商品生产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价格昂贵、能够显示身份就行。

    第三,消费模式中的第二个趋势,即“寻宝式消费”,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是一种“精细型消费”模式,光是有钱还不够,还得有品味、有眼光、有趣味,也就是要有点文化,追求细节上的个性化。在上海、广州这类城市里,“寻宝式消费”的人群比较多,他们也比较有眼光。北京当然也有,但相对较少,消费环境差一点,“炫耀式消费”更多一些。“寻宝式消费”这部分人,主要是城市的小有产阶层,或者说“小资”阶层。他们更注重消费行为与个人对生活质量的平衡关系。这一批消费者,对商品生产有这苛刻的要求,那些中国化的、丑陋无比的国际名牌,还有乡镇企业家发明的国产名牌,满大街的劣质西裤和衬衫,根本不入他们的法眼。只有这一类懂得消费、懂得物品与个性化生活关系的消费者队伍庞大起来,消费和商品生产才可能出现一个比较健康的局面,不要盲目追求空洞而抽象的数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