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通过分解课程标准来设计基本问题
找出标准里列出的重要动词和名词(尤其是那些重复出现的名词),通常那些在陈述句中伴随关键性动词出现的名词就是重要性概念,这些概念就形成了需要学生探究的重要问题的基础。
基本问题源于要理解的目标
基本问题往往与我们希望学生理解的重要思想有关。这些思想是所有科目的核心,他们不受时间影响,跨主题并通过一些概念、主题、问题和讨论、悖论、复杂过程、持续性问题和挑战、有影响力的理论、既定政策、重要设想或不同观点来体现。
因为理解是抽象的,不是对事实性东西的记忆,因此人们一般认为理解是不可教的,只有通过引导性的推理才能帮助学习者得出、认识或验证结论。基本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打开理解之门,帮助学习者将抽象的概念和毫无联系的事实建构起了意义。因此,设计基本问题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我们希望学生理解的内容来设计。
理解可以源于基本问题。
从整体性问题得出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的大小和范围有所不同,比较宽泛的基本问题具有“宏观性”,这些问题的范围超越了任何给定的单元主题,有时甚至超越了教学科目领域。
一旦这些整体性问题被确定后,数学教师就会发现,他们能够轻易地从这些问题中找到可以涉及所有年级所学概念和技能的问题。只要围绕一系列循环式问题来循序渐进地推进课程就实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加深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考虑可能或可预见的错误认识
基本问题的另一个丰富来源是学习者通常持有的对易混淆概念和抽象概念的错误认识。
考虑理解性认识的不同方面
建议通过不同方面或指标来评价理解性认识:说明、解释、应用、转换视角、移情、自我认知等。
基本问题和技能
在所有的技能背后,都隐含着重要的目的和策略。设计基本问题,可以围绕四类与有效技能学习有关的内容来进行。
1.基本概念;
2.目的和价值;
3.策略与战术;
4.使用情境。
技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学习技能的目标是迁移—在不同情境中流畅、灵活、有效地表现。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有从全部技能中作出明智选择的能力—也就是说,当面对复杂的任务挑战时,能够知道选择使用哪一种技能以及什么时候、如何和为什么使用这种技能。
修订基本问题
在课程设计中,要想轻而易举地推进你的工作或者突破课程设计者设置的障碍,有时需要的只是换一种解决问题的角度,以此取得突破性进展。
最常见的基本问题修订方法是什么?它们常常是从收敛性的问题走向更为开放和细致入微的问题。
测试基本问题的方法是实践。看这些问题是否使学习者参与了富有成效的探究?是否激发了思考、讨论甚至争辩?是否激起了反思和引向了更深的问题?是否引导了对重要事件的深度思考?
【思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什么是好问题?好问题即基本问题。基本问题能够聚焦概念本质,挖掘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元认知。
本章阐述了设计基本问题的依据和来源,问题设计可以依据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对学生目标、能力的要求,也可以源自学生的困惑和易错处,还需要考虑问题的设计应该以促进学习者理解为目标。
有时候,我们精心设计了一节课,然而实际教学过程却与预设有出入,提出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学生一答就对,失去讨论的价值;要么过于晦涩、宽泛,学生始终答不到点子上。问题出在哪里?本章提出了检验问题合理性的方法—实践,也就是教学前要对学情进行分析,举例来说,比如:做前测、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起点做分析等。因为,问题的设计是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为主线。是不是好问题,还要学生说了算。据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书向我们传达了教师如何设计出好的、有价值的问题,然而纵观当下,在以新课标提出“四能”为目标的依据下,教学重在推行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还需要研读、探究吗?正所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只有教师自己具备了设计好问题的能力,才能对学生提问做到正确引导和有效识别,从而创建高效课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