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一
(2019-03-19 12:59:58)
年前逛书店的时候意外收获了最新印刷出版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说实话自从踏入教师工作岗位以来,便久仰该书大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竟从未曾完完全全地阅读过,总是在他人文字引用中读到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像我这样肯定不算好教师了,不过,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总算在还未太老的时候学上了,应该为时未晚吧!
2018年恰逢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再次印刷,我也有幸获得了学习的机会。
给教师的建议第一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的标注是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到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这些学生可能落伍得无可救药,因而教师干脆放弃不管呢?原因在于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打个比方,让一些7岁的儿童去完成一项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有的孩子能提20桶,有的孩子提5桶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同样的年龄体力劳动存在差异,那么从事学习的脑力劳动自然也是存在差异的。“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在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教师不应该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如果硬要求其完成,这样必然会伤害其自尊,消耗其学习的兴趣。”“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在学习中取得成功,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