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nukin
nuki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02
  • 关注人气:1,4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次电影局打击偷瞒票房行动的实际涵义

(2014-01-28 10:57:39)
标签:

电影

偷票房

电影局

娱乐

分类: 我的电影观

在接到这篇编辑布置的作业稿之后,我一直想的是从哪一点下笔。思来想去,我发现虽然报道这件事的声音很多,但是真正能把内情说明白、尤其是把具体偷票房的方式流程给外界讲清楚的还没有,既然如此,我还是从最基本的术语解读开始,剥茧抽丝,一层层展开吧。


概括院线或电影院偷票房,常见的操作是指通过手段绕过、或采取“巧妙规避”方式,避开票房统计系统软件,把本应该分账的票房收入全部私吞的行为。逃避分账是偷票房的首要目的。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商业化时代,电影的筹备和摄制还有艺术创作的成分;但是到了发行上映阶段,就和其他行业一样是彻头彻尾的生意。既然是做生意,那么就有生意的规则。一张电影票的钱,刨去上缴和有关部门的各种税费,剩下的由发行制作方商和电影院按比例分成。这就好比产品的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前者不给后者留出利益来,后者凭什么开店白给你卖东西?


这是第一层。说明这是二者共存,互利又争利的事。因为这个分账比例怎么定,决定了双方拿多拿少的关系。眼下的比例大致是六四开,必须要澄清,作为大头的六成是院线拿走的。即便是这个六四开的现状,还是拿小头的制作发行商努力多年才争取来的。双方以前为了这个分账的事,曾经几度脸红脖子粗的闹过别扭,比如说2012年底贺岁档前夕,几个国内一线大牌制作发行商想仰仗自己有过硬的产品,给院线下过一个措辞挺强硬的通告,要求提高本方分账比例,遭到对方的不满和抵制,据说《温故1942》在那年贺岁档的票房惨败,就有电影院方“给你点教训尝尝”的报复原因。


这是第二层。说明双方的矛盾还挺激烈。混过社会、做过生意的人其实心里都清楚,在我国生意场上,“诚信”俩字大致是什么水平。那么作为“有关部门”的电影局,就要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发挥的方式就是通过给电影院强制安装一套受监管的票务联网统计系统,对票房进行监控和统计,并对全国各地的大小院线进行票房销售数据和账务的处理。正是这套系统在这些年来发挥作用,才保证电影制作发行方能拿到回款,不至于出现因为院线拖欠货款,让制作发行方运营困难的问题。因此必须承认,有关部门的确在发挥他们的作用,应该对他们的作为表示感谢,中国电影产业在这是多年得大发展,上级的领导和指导着实功不可没。


三层面纱都揭开,明白偷票房的意图和本质。下面就是具体方式,比如说这两天媒体报道这件事常作为例子的结构票价,即俗称的套票或优惠卷,总计80,其中电影票20,一大杯爆米花60。爆米花这种东西,和海报、玩具手伴一样,属于电影院在自家店面搞的周边衍生商业,不属于制作发行方提供的的电影内容,因此就不参与分账了。后者肯定不傻,都能从高达60块的爆米花里看出猫腻,但是他没辙,只能在那20块得票价里分到大致20*0.4=8块的份额。这么一来,原本的六四开变成了九比一……


其他还有团体票和会员票,因为可以人为操作,能做到全部回避票房监管软件,根本不参与分账。制作发行方最忌讳也是这种情况。因为团体票和会员票通常都集中在年底贺岁档、年终暑期档和一部卖座大片上上映的黄金档期内,这类档期和时段又是含金量最高,观影需求最踊跃的时段。

 

 

以上讲完了偷票房的初衷和方式,更细致的事情就来了,既然这次杜绝偷票房的舆论声势这么大这么响,仿佛再不处理就要出问题了。但事情是否这有那么严重和急迫呢?事实上,实情和最近几天媒体的报道,有着不能忽视的差异。比如说上面提到这个80元结构票价的例子,虽然典型,但其实并不常见,因为院线这么做就太过于明目张胆了,很容易会被发行方抓住把柄。再有,这两天的媒体报道中争相引用某家大片制作发行公司老总的言论,说去年210亿的票房之外还有50亿的被偷票房。这种言论听上去很是惊心动魄,但细细一想就经不住推敲。票房是电影局官方统计的,不是这位老总统计的;而所谓被偷的票房就是躲过电影局监控软件的销售数额,作为主管监督部门的电影局都查不到,他又是怎么查到的?对于这位老总的话,只能这么评论:商人都有嘴上卖乖的习性,你买东西时去问一个小商贩生意如何,对方随口也都会说诸如“现在生意不好做啊”、“实心价,真的没赚你钱”之类的口头禅去向买家讨巧。他爆出来的这个数据,只是他个人的一个粗略估算,无法作为可供参考的实际数据。

最后,既然这次电影局发起了这个打击偷票房的行动,那就说明这个问题的确已经长期存在,也并不是没得到过关注和处置,但是以往的处理,都是由一家发行方独立或多家联合完成,属于“民间行动”。比如说几家一线电影制作公司就曾雇过专门的监票员,派驻影院,进行人肉监督,以此杜绝包场团体票的偷票行为。2007年在《集结号》上映前期,作为制作发行商的华谊兄弟也和即家大院线签署过一个针对票房的诚信协议。作为一个电影编剧和导演,写到这里,我突然产生一个有些好笑的伪命题:好莱坞经典科幻片《终结者》讲述了电脑“天网”战胜人类的灾难故事,但现在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人类避开电脑的尴尬。整个电影产业的发行系统是处在软件系统监控下的,但其只能监控合法的商业活动;对于偷窃和方式偷窃的问题,双方都选择最原始也相对最可靠的人为解决方式,回归到“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境界。

 


这一次的“反偷票房宣言”之所以搞的声势这么大,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这次不再是自发的“民间行动”,而是行业主管部门主动发起的官方意志和官方行动。影视行业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不透明,八卦风气太重,但是现在在电影局刚刚完成领导班子换届,新班子要施行“新政”的这么一个比较积极的时刻,能有政府主管部门站出来,公开明晰对全行业内某些潜规则进行治理,自然才会体现政府部门有所作为的执行力和人性化的积极举措。至于执行的方式和方法,也并不是个难事,我们的“民间行动”已经在过去几年,针对各种偷票房行为已经采取各种对策,只是苦于暂时还没有官方介入,始终处于民间自发的阶段,现在政府部门只要吸收和听取这种“民间反偷”的相关技巧,再以官方身份和力度介入,相信偷票房之事,必将很快获得好转,使整个电影行业获得更健康的发展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