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惟愿所有等待,终不被辜负
标签:
电影影评情感 |
分类: 看电影 |
有幸提前观影,发现原来并不是续集,而是全新角色全新故事,和上一部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城市都换成了澳门和洛杉矶而只是借用了“北西”这个深入人心的概念;和第一部简单浪漫的邂逅故事相比,《北西2》显然承载了导演薛小路更多的野心,爱情观、亲情、移民反思,都有涉及,且不是浮于表面,而是直指人心。
没想到的是,这次汤唯和吴秀波的爱情,竟然来自于两地书这种复古老套的方式。“笔友”这个词,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个比较陌生的词汇,确实,现在发达的通讯,从电话、短信到微信的普及,天涯变咫尺,随时随地都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亲人或朋友联系,谁还会一笔一划的写信、邮寄,然后等信、回信呢?所以,我们现在经常会感叹“提笔忘字”,感慨自己除了签名,很久没有动笔写字了,正因为如此,当影片以远隔重洋的一对男女,以这种方式开启了一段“缘分”时,开始还真是觉得有些老土,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那些你来我往的对话慢慢地打动了我,爱情,原本就需要这样的细水长流。
两个身份迥异,生活全无交集,天各一方的男女,因为《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结缘,成为了笔友,谈生活、谈感情,相互倾诉、彼此开解,这些表面的浪漫美好之外,是两位主人公现实的种种际遇。吴秀波是洛杉矶的一个房产经纪,汤唯是一个澳门赌场的女公关,他们在书信中的身份分别是“教授”和“女学生”,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落差,将两个角色塑造地真实可信,这些善意欺骗下的美好,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残酷。
故事的重心,男为生活,女为爱情,影片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就是个双城故事,两条主线并行,通过书信和画外音相连;吴秀波这条线,更多地带出了对移民问题的反思,带儿子赴美读书的中国妈妈,却和为之操碎心的儿子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旅美几十年的华人老夫妻,难舍家园却心念故土,相守一生的爱情平淡真实,又于亲情部分有不少描写,满是西方背景下的东方情怀,令人心生感动,吴秀波从最初的利欲熏心,到后面的心态转变,丝丝入扣,完全融入了故事中,和老夫妻之间的故事,虽然有些鸡汤,但还是非常动人,加上秦沛和吴彦姝两位老戏骨的表演,堪称全片最催泪的部分。而汤唯这条线,则先后经历了三段爱情,一个从小家庭动荡,亲情缺失,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女生,一次次地尝试遇到幸福,却一次次地失败,所有在错误时刻出现的错误爱情,都给了她更多的防护色;一掷千金的富豪、学富五车的帅哥学霸、忧郁体贴的诗人,虽然都曾短暂符合她对于美好爱情的憧憬,最终却只能在现实中折翼,谁才是对的人?不仅对于戏中的汤唯,对于所有的女生,相信都是需要尝试和等待的一个结果,也许时间很短,也许会很长。
汤唯和吴秀波这对CP,自第一部开始,已经非常有观众缘,这次的故事虽然另起炉灶,却丝毫没有陌生感,反而是越发默契,除去更加成熟的演技之外,二人的颜值对于一部爱情电影而言,已是加分的组合,加上全片辗转澳门、洛杉矶、伦敦等多地取景,和唯美的摄影,靓人美景的配置绝对堪称完美,加上有文艺、有营养又不乏轻松幽默的剧情和对白,既养眼又能有思考,个人观感,相比第一部,这次称得上是升级版本了。尤为难得的是,除了主角之外,每个配角都能够立得住,王志文、陆毅、祖峰的“大叔团”实力撩妹,虽然全都在汤唯面前败下阵来,但成熟男人的魅力真是各有千秋;此外,惠英红扮演的母亲、李灿森扮演的小混混,和前文提到的秦沛、吴彦姝,表现都令人印象深刻,角色也让人过目难忘。
看片过程中,偶尔会走神想到了那个很有名的动画片《玛丽和马克思》,当这种书信传情的方式几乎被现代人所抛弃时,其实也正反映出当下情感的淡漠和缺失,也许爱情不仅仅是耳鬓厮磨,日日相守,而兜兜转转的曲折经历,才会让最后的相遇更让人欣喜和珍惜,只要有爱,所有的等待,都不会被辜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