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式城镇复古是一股歪风
杨于泽
唐杜牧《阿房宫赋》称,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最新考古成果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阿房宫可能只是搞了点地基施工,根本就没建起来。但西安市不管这些,近日放出风声,要建设“阿房宫国家遗址公园”。而其真实目的是建设所谓“首创阿房宫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占地10余平方公里,将搬迁2.7万居民,总投资达380亿元。
且不说阿房宫是否建起来过,就算曾经“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过,现在“重建”,也不过是打着阿房宫的旗号,弄个名目蒙人钱财而已。画人最难,画鬼最易,阿房宫的本来面目谁也没曾见过,“重建”阿房宫只需“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就是。这就注定它只能是一堆假古董,在历史和建筑学上对公众构成误导。
现在全国古城、古镇遍地开花,其实与西安阿房宫是一回事,几乎都可以说是假古董。10多年前,我到湘西凤凰去过,古城依山傍水,所有者唯几条青石板小巷、几街破旧砖瓦或木结构民居而已。经过10多年“保护和开发”,凤凰古城已经变成一堆现代化伪民居、假老街堆砌而成的伪古城。今年,凤凰县又宣布了一项新规划,要在古城外建一座7平方公里的商业新区,等于再建七个凤凰古城。这种“再建”的古城,更是假上加假。
客观地讲,这些假古城古镇都是旅游市场上的大热门,当地政府和开发公司都赚得盆满钵满,说明它们的确满足了某种市场需求。现在城市高楼林立,加上工作生活压力巨大,大家都希望时不时出去透透气。对于他们来说,关键是寻找与大都市不同的去所,关键是忘却工作与烦恼,至于古城、古镇与古建筑的真假并不重要。地狱、阎罗殿、孙悟空的水帘洞皆小说家言,但就是不乏有地方穿凿附会把它建起来了,前去参观的人还不少。
如果各地仅仅是建一两条明清仿古街、一座唐城宋城,给大家一点“小清新”也算是在“好事”和可接受范畴,但如果古城古镇越建越多,而且越建越大,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现在很多古镇卖票赚了钱,无不征地扩大规模,无中生有的老街、老建筑像癌症一样疯长。浙江乌镇原来“保护与开发”东栅,后来西栅也关门卖票,现在各种真真假假的老房子、景点每天都在上马、建成、开放中。还有河南开封、山西大同,立志要把自己建成“古城”。建“古城”,就得把原有居民赶走,于是拆迁、征地,投资往往几百亿、上千亿打不住。
古城古镇适应当代都市人的消费需求,其实只是一种表现现象,从根本上说,它们是在引导、形塑、建构中国人的旅游与审美偏好。对比国外有些小镇,那里游人如织,但房子、街道就是原汁原味的人居设施,决不刻意搞成复古样式。但在中国,人们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城市、小镇和房子变得富有诗意,吸引外地人来游。伪复古,是旅游市场上一种最简单的讨巧模式,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建了就有人来自投罗网。
这种“古”误导了公众对历史、建筑、人居环境的认知,劣质化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公众的好古趣味与旅游开发之间相互误导,使大家除了向后看,完全不知道如何创造新东西,也不知道如何欣赏新东西。
所谓古城古镇,现在大多是地方政府和资本专有的旅游资产,而非生人养人的乡土,经营其中的商家同游客一样,都只是匆匆过客。地灵,但也难再出沈从文、茅盾这样的人杰。宫殿嵯峨,但与故宫、卢浮宫的博物馆功能一比,除了玩弄天下人的好奇心从而蒙钱外,其实是百无一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