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脱离群众”的气温预报非改不可

(2013-08-07 21:42:05)

“脱离群众”的气温预报非改不可

杨于泽

 

    按照气象部门预报,武汉昨日最高气温是 38,如果有人说它不真实,大概很少会有持反对意见的人。有媒体赴多路公交线路试乘,并实测车内气温,结果发现车内气温接近50。而在若干天前,有人在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实测气温62

    官方预报或监测气温与所谓“实测气温”之间,差距是如此之大。

    对气象部门预报或观测所得气温数据的怀疑,民间一直就有,很多人不惮以恶意揣测说,气象部门可能受到某些官员的压力,故意把预报气温压低了。压低气温的目的,是政府不想戴上“火炉”的帽子,同时也是为了稳定劳动大军的军心。

于是“气温实测”几乎成了一项社会运动,各地媒体都在发布实测数据,个人也在微博上发布。比如福州某媒体去年推出“海都播报地表温度”,每天定时测量地表温度,上个月又推出所谓“海都温度”,发布所谓“裸温”。6日上午11时许,他们将温度计直立于1.5高的木架上,实测气温45,比气象部门观测气温34.1高出10.9

气象部门辩解称,“裸温”不科学、不严谨,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几天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出来解释,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按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在百叶箱中测得的温度。百叶箱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

全世界采用统一的百叶箱测温法,各国数据有了可比性,但其优点也仅此而已。百叶箱测气温是英国人定的规矩,英国整个就像一块大草坪,在草坪上测气温理所当然。而中国除了内蒙古、新疆有草地,其他地方不是农田就是水泥地,在草坪上测温名不副实。西欧属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室内外温差不大,百叶箱中气温与室外接近。而在中国,气温受环境影响大,室内外相差10多度,用百叶箱测温实为东施效颦。

气温是指导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不是“与国际接轨”,而是“真实有效”。欧洲城市不算大,也较少高楼大厦,城市“热岛效应”不明显。中国城市都以大为追求,建筑越盖越高,城市热岛效应强烈。在城郊东西湖的百叶箱中测武汉的气温,对具有强烈热岛效应的中心城区来说,缺乏有效代表性。

草坪上百叶箱中测得的气温,或许为世界气象组织提供了比较材料,却不具实用价值。它跟所谓“人均存款”、“人均收入”一样,不难推算出来,但大家不能当真。中国数亿农村居民,往往要头顶烈日干活。在城市,居民住宅、政府办公楼、商业写字间、商场里空调早已普及,气温总在26上下;而在室外,最高气温大概在50以上。官报气温,本质上只是一种实验室数据,

更为关键的是,在赤日炎炎之下,中西方之间差别是如此之大:在高温天,欧、美、日一般是没人在室外干活的,这是其法律立的规矩,停工、休热假纯为依法办事;再看看武汉,中午照样施工的工地还真不少。对于众多的室外劳动者来说,于百叶箱中测得的气温就不可谓不荒谬。

事实上,发达国家早就用“体感指数”等替代百叶箱中测得的气温了,考虑到风、空气湿度、光照对人体的影响。中国室外劳动者众,现在是关心他们的真实“体感”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