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让“正在调查”成为“新闻烂尾”万能借口

(2013-07-31 10:08:35)
莫让“正在调查”成为“新闻烂尾”万能借口
杨于泽

  有媒体近日对此前备受关注的河南宋基会巨资建设“宋庆龄雕像”、“湖南镉大米”、“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爆炸垮塌”等焦点事件追踪,发现时隔数月,至今尚无明确结论。一句“正在调查”,成了一些部门回应舆论监督的万能回复。
  大家一看便知,这就是所谓“新闻烂尾”现象,其存在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问题爆发了,媒体报道了,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了,但就是收不了尾,似乎与媒体和公众进入了一个“相持阶段”。
  这个“相持阶段”很长,短则数月,长则一年两年。比如河南宋基会巨资建设“宋庆龄雕像”,事情被媒体曝光是2011年11月,据言动用善款多达1.2亿元,在郑州郑东新区建成一座高24.15米的宋庆龄雕像,属非法建设。有记者前去回访,发现雕像所在地块已被某房地产项目替代,但有关部门的回答是“仍在调查”。
  再如,湖南“镉大米”流入广东的消息去年就有曝光,今年2月末又被重新提出。湖南镉污染源头何在,哪些地方生产的米镉超标,以及“镉大米”是如何闯关上市的,有关方面说要调查。现在5个多月过去,有关部门没有给出说法,而“镉大米” 产区的粮农还在种稻。
  “新闻烂尾”,这种说法很形象,但它遮蔽了问题的消极影响。新闻回没得到回应,表面上看,不过是人们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无所谓。但这里所谓新闻属于舆论监督,“新闻烂尾”意味着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与及时处理,它“烂”及的是法治、制度、权利及其正义诉求。
  法谚云: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公权力部门对舆论监督的回应来迟了,一方面可能损害私人权利、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可能对某此当事人、当事官员起不到教育、警示作用,甚至构成纵容。可见,“新闻烂尾”的社会代价实际上是极高的。
  对舆论监督作出及时应,这种要求内在于法治和“责任政治”的逻辑中,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底线要求。在今日现代社会,媒体在某些方面起到议程设置作用,因为政府在治理中存在信息死角。如果政府真正对人民负责,对于媒体曝光的问题,就应及时介入。在这里,必须特别强调回应的“及时性”,拖拖拉拉不行。
  事实上,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都相当重视舆论监督,提出了及时回应方面的要求。深圳龙岗区2010年出台《关于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做好督促整改工作的意见》,规定被媒体持续曝光而不整改、反馈,造成工作严重被动和不良影响的,将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深圳市今年5月发布《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2013—2015年)》,宣布“建立完善的舆论应对和舆论监督反馈机制”。
  云南昆明市还规定,对新闻媒体曝光的监督事项,相关单位应在10天内反馈办理结果,否则将按规定给予问责。
  对现代“责任政府”来说,效率是一个关键问题,效率必须体现在其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舆论监督的反馈上。久拖不决,浪费办理人员的时间精力,也留下幕后交易的空间,自然也容易引起公众不满。快司刀斩乱麻,可以增强政府公信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