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驾考“饥饿营销”已成学驾乱象源头

(2013-07-01 21:47:44)
驾考“饥饿营销”已成学驾乱象源头
杨于泽

  《广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办法》昨日开始实施,其中首次出现驾校招生“在训量”规定,即每车年最大培训学员数约为58人,实际上中心城区驾校“在训量”仅44人。业界预测,广州中心城区学车费用或将再涨,由目前均价6300元突破8000元历史高位。
  政府指导驾校“在训量”,叫人觉得十分突兀,政府管得实在太宽。今年4月,公安部重申“允许个人直考驾照”,一些地方交管部门也声称受理“直考驾照”。也就是说,考照英雄不问出处。至于驾校一辆教练车招多少人,以及培训流程如何安排,完全属于驾校“自主办学”范畴。车管所把好考试环节的关,就行了。
  这跟政府不干预企业经营是一样的道理:企业招多少工,每年生产多少产品,如何控制产品质量等,都是企业的事;政府的职能是市场监管,在企业产品出口、流通环节抽查产品,把好质量关就行了。至于驾校,招多少生是他们自己的事,大家考场上见。如果招生多,通不过,其结果就会传导到驾校“自主办学”的各个环节中,他们自会作出适应性调整。
  但了解驾考行业的人都知道,交管部门干涉到驾校的“在训量”,自有他们的难言之隐,那就是各地的待考学员积压太多,不进行“增量”控制不行。今年3月,上海170余所驾校联名要求取消“限考”,而因为待考学员数量庞大,上海一直实行“两限”:一限每个科目通过学员报考下一科目的比例,二限外省人员在上海驾校学驾总量。如果放任驾校招生,车管部门又考试能力不足,将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
  我们无法判断这是不是学驾市场的“饥饿营销”,反正问题的因果链是这样展开的:车管部门的考试能力不足,使交管部门决心控制考驾人员的增量;为了控制考驾增量,交管部门控制驾校招生数,同时延长每名学员必须达到的总学时。上海去年每车可结业35个学员,现在已经降到15个;培训周期去年是2-3个月,现在是3-4个月。其结果就是平摊的培训成本增加,学车费用疯涨。  
  学车费用越来越高,待考时间越来越长,也就是考照难、学车贵。此外,学员除了必须忍受教练的呵斥甚至咒骂外,还普遍遭遇教练以考试排队为暗示索贿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学驾乱象”。而这种乱象的源头,就是车管部门考试能力与市场需求有很大差距。
  常识告诉我们,各地学驾市场上的真问题是交管部门考试能力不足,增加考试接待能力,便可使各种问题迎刃而解。以武汉市有例,2012年考试能力是23万人,但全市报考人数2010年即达26.5万人,2011年更达到28.2万人。不提高考试接纳能力,考试供求脱节不消除,车管部门就只好对驾校下指导棋了。
  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结果必然是市场大乱,受害的是消费者。车管部门对驾校下指导棋,等于不准驾校提高“劳动生产率”,并直接推高学车成本,最后也是乱象丛生。而且越乱越要管,越管越发乱,如此恶性循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