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兴教寺给丝绸之路申遗让路是误入歧途
杨于泽
埋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居然面临拆迁的威胁。拆迁的原因,是当地政府计划将西安的部分文物打包成“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而申遗文化遗产名单上只有兴教寺塔,而不包括寺庙内汉唐后建筑。
丝绸之路申遗,就要拆迁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部分,个中逻辑不可理喻。丝绸之路盛于汉唐,如果想申遗,其文化遗产就只能是汉唐的,汉唐后建筑就得拆掉。但把兴教寺大卸八块,只留下兴教寺塔,与其他汉唐文物捆绑申遗,就算申遗能够成功,得到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名号,却实实在在毁了一座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得一失之间,真的拆有所值吗?
所谓丝绸之路,盛于汉唐,但它也穿越2000多年,饱经沧桑,地理范畴上积淀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现在的兴教寺,既有玄奘法师灵骨所埋的兴教寺塔,也有明清文化遗存,还有民国以至现代建筑。其实在今天的世界上,并没有一条与汉唐后千百年历史相剥离的汉唐丝绸之路。被拿去申遗的所谓汉唐丝绸之路,是被西安方面于想像中归堆的,是反现实的。这种反现实的方法就是拆迁,想把兴教寺的非汉唐因素一笔勾销,实为蛮干。
事实上,拆迁不仅横蛮,而且违法。兴教寺是不可移动文物,驰名中外。根据《文物保护》的规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为了打包一个“超现实”的汉唐丝绸之路申遗,非要拆除、迁移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开当代中国一个极恶劣的先例。国务院会不会批准,现在还难说,但当地胆子之大足以令人心惊血跳。
而且西安方面已经上门宣达声威,摆出不容僧众异议的架势,就要动手拆迁了。为了申报遗,就要不惜拆掉一家货真价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种“申遗至上”的逻辑昭然若揭。到底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头大,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声誉隆,其实并没有现成答案,因为两者本不可比。其实它们目标一致,都是要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使之服务于人的目的。为申遗而拆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申遗的宗旨背道而驰,实乃申遗的异化。
近年国内掀起一股申遗热,文化与自然遗产不满足于做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五A景区,非要大把花钱弄个世界遗产的名头。乍看是崇洋媚外,本质上却是利益考量。世界遗产称号到手,马上门票飞涨、上市圈钱,政府和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而所谓保护反被忘到了爪哇国。现在推动丝绸之路遗的,正是西安地方政府所办投资公司,他们计划按照法门寺商业模式,在兴教寺一带大兴土木,打造各种收费旅游项目。撕开申遗的画皮,即见唯利是图的居心,还有把游客当羊宰的如意算盘。
丝绸之路申遗比其他申遗更损,就是为了强扭几处汉唐遗产,当地政府不惜要对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痛下杀手。为一个汉唐概念发疯,要将汉唐后千百年的历史一笔勾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死”,表面上是要成全汉唐丝绸之路概念的自我实现,究其实,却是一座世界级古都奔着铜臭而去。折掉真文物,筹建假古董,玄奘若是佛国有知,也许会手捻佛珠连道“造孽造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