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雷政富式两面性是多数腐败分子的真实写照

(2012-11-26 19:56:30)
标签:

杂谈

 

雷政富式两面性是多数腐败分子的真实写照

杨于泽


  重庆北碚区委原书记雷政富,近日因不雅视频被斥“淫官”。《东方早报》记者近日走访其从政过的垫江县与北碚区,发现对雷政富的评价两极化,有人痛骂他是“贪官”,帮胞弟揽工程牟利且好色;也有很多人赞其“注重从政形象”,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且曾一次性上交行贿款100万元,建成希望小学一座。

  虽然媒体只是客观呈现一名腐败官员的两面性,但既然是刻意报道,就意味着媒全把官员的两面性当成了类似“人咬狗”的事物。其前置性思维是,一个好官应当大家都说好,一个贪官本应人人骂。至少,大家对他应有一种“主流性”评价,不排除异议,但坏人名声好不了,好人肯定夸的多。

  换种说法就是,评价一名官员要看主流。人无完人,既不能一好遮百丑,也不能“以一眚掩大德 ”。坏人,不排除他会做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但那是一种伪装;好官,难免会得罪人,于是就会有人背后说他的坏话。评价一名官员好坏,只能看其“主流”,“主流”就是他的“本质”。看清了主流,就是抓住了本质,对一个人的评价才算全面公正。

  这种看主流、看本质的思维,经常被用于对官员的考核、评价,并决定其升迁。一名官员平时表现好,有能力,偶然有点作风问题,或者收了钱,只要作出深刻检讨,事情就结了。但很多问题官员长期被重用或带病提拔,说明他们的“主流”被误判,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况且很多问题官员善于伪装;二是所谓看主流,本来就带有很强主观性,上级喜欢一名下级,即便发现其问题也会忽略不计。

  评价一名问题官员主流与本质好,其实易如反掌。只要是官员,总处于一定组织体系与制度的约束下,都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正常地履行岗位职责,从而获取一定政绩。至于他违法乱纪,一般人哪能知道?雷政富一边修路、招商引资,一边暗地里帮弟弟承揽工程、玩弄女性,上级也许是不了解其真实情况,误用了坏人;也许抓住了他的把柄反而更放心,于是不仅不反他的腐,反而长期重用。

  看主流作为一种官员考核思维,与反腐逻辑背道而驰。反腐败,唯一的标准是看官员是否有违法乱纪行为,而不是对官员作整体评价。贪了钱,搞权色交易,哪怕只是偶尔为之,违法乱纪就是违法乱纪,官员必须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这名官员或许为人民做过一些好事,能力很强,但我们不能因此网开一面,允许他将功补过、戴罪立功。

  重庆民众对雷政富评价的两面性,再次证明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官员功过并存的复合特点。由于人性复杂,想通过看“主流”抓住官员的“本质”,很容易失真失信。按照反腐败的标准,谁违法乱纪谁受处分,该下台的必须下台。对于问题官员,如果因为他有能力、取得过一些政绩,就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那腐败就不会被反掉。看主流的惯性思维应当被彻底抛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