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拒食鱼翅不是浪费而是拯救

(2012-09-14 17:28:58)
标签:

杂谈

拒食鱼翅不是浪费而是拯救
杨于泽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姚明拒食鱼翅的这则公益广告为人熟知。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近日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拒食鱼翅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他们还认为,如果禁食鱼翅,国内渔民只好将鱼翅丢弃,走私货就会流入市场,这将加大执法成本。
  如果是政府禁食鱼翅,即有可能产生地下鱼翅交易,这就像美国19世纪禁酒,为酒类黑市的繁荣提供了温床。但现在不是政府禁食鱼翅,而是一场民间“拒食鱼翅”的运动,酒店开始拒绝提供鱼翅,很多名人宣布拒食,这不需要政府执法,也就不存在所谓执法成本。担心加大执法成本,也就显得多余。
  从物尽其用的角度来说,把鱼翅扔掉,是有点浪费。但如果这种浪费能够拯救濒危物种,那就是值得的。象牙十分名贵,扔掉也十分可惜。但现在全世界禁止拿象牙买卖,因为这可以减少滥杀大象。有时候,三十万支象牙被付之一炬,非洲国家政府毫不以为可惜。同理,越来越多的人拒吃鲨鱼,没有需求,供给最终必然停止,濒危鲨鱼种群得以延续。
  所谓浪费,是不能物尽其用,而如果我们根本就不再需要这种东西的使用价值,我们扔掉它,就不再是浪费。拒食鲨鱼,其实就是我们通过道德自觉,从保护濒危鲨鱼种群的目的出发,摒弃对鱼翅的嗜好,消灭了鱼翅之“用”。我们没有对鱼翅的需求,渔民不能从捕捞鲨鱼中获利了,那些濒危鲨鱼也就得到解放。
  鱼翅是中国传统奢侈食品之一,明朝时即成为宫廷御膳。但研究表明,鱼翅既无营养也无味道,吃鱼翅说得好听一点是一场“历史误会”,说得难听一点是无知的迷信。拒食鱼翅,是国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明进步的一个表现。食之无益却导致某些物种消亡,如果我们食之如故,那足以证明我们的愚昧。拒食于己无害,而于地球生态有益,何乐而不为之?
  拒食鱼翅,不仅可以拯救濒危鲨鱼物种,而且是我们道德上的自我救赎。据媒体报道,现在光一个北京城,每天花在鱼翅上的钱有1个亿,一年花掉365亿元之巨。而国人吃鱼翅虽然吃了数百年之久,其实只有两种人在吃:有钱的,有权的。附着于鱼翅之上的,不止是迷信,还有贪婪、虚荣与无耻。人们吃掉的,其实是自己的灵魂。改掉数百年来对鱼翅的嗜好,可以荡涤多少人性之恶。
  拒食鱼翅好处多多,拒食运动在中国方兴未艾,但鱼翅在中国仍然大有市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所谓拒食浪费物力,代表了行业对拒食鱼翅的本能抗拒。但好在拒食鱼翅是一种公民道德自觉,无需仰仗权力,成本几乎为零,便于向全社会推动。至于政府计划禁止公务宴请吃鱼翅,那也是社会大环境使然。拒食鱼翅,有望成为浩荡潮流,胜利需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