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调查动车事故那样调查地铁工程腐败丑闻

(2012-02-25 17:35:46)
标签:

安全事故

工程腐败

调查

权力生态

杂谈

像调查动车事故那样调查地铁工程腐败丑闻

杨于泽

 

    铁路、高铁出大的安全事故了,有关部门一般要组织联合调查组,急赴现场调查。如果发现相关工程腐败的线索了呢?按理也应马上组织调查,因为,工程腐败是安全事故的主要源头之一,听之任之就要出事。

    近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了武汉地铁在广告招标中不要10亿元要7亿元的怪事,武汉市纪委很快通报称,该招标活动程序违规,武汉地铁集团认定该次招标无效,而所涉其他问题尚在深入调查中。而新华社24日再次扔出“重磅炸弹”,指武汉地铁多起采购招标活动中存在人为操纵、串标等违法行为,某企业生产的不合格消防产品竟然2次顺利中标。

看来,武汉地铁招标的水很深,某些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但这些未必是问题的全部,而且问题事关地铁运营安全,比天还大。自然,武汉市纪委还在对“程序违规”之外的问题作进一步调查嘛,深挖下去,一切问题都有被查清楚的可能。新华社的爆料,为纪委提供了反腐线索,加大了查清问题的可能性。

    但市纪委的深入调查只是一种理论可能性,地方权力生态比人们想像的复杂得多,调查能否深入,端赖舆论监督是否到位。对于各地的招投标活动,号称中国“招投标第一人”的余杭教授坦言,它早就被各种力量扭曲、附体了。媒体的揭露更是大胆,《香港商报》日前直接点了武汉地铁集团负责人的名,指他背后有钱权交易的掮客。在招标操纵者背后,有没有更高级的庇护者和“掠食者”?那些深谙地方权力生态现实的调查者,调查起来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可能会止于“所当止”。

    由此我们感到,相比对待安全事故的“应急”模式,有关部门对工程腐败线索显得有点怠忽。安全事故当然触目惊心,不马上处理不行,不归责没法向人民交待。但若不及时阻击并清除工程中的腐败行为,必定在国家基础设施中埋下大量安全隐患,将来东方不亮西方亮,事故会层出不穷。去年的甬温线动车特大事故,经国务院调查,证明刘志军、张曙光当初的腐败活动给事故埋下了隐患。工程腐败是安全事故的源头,要遏制安全事故,就必须坚决防止工程腐败。与其“应急”调查安全事故,莫如以“应急”模式坚决查处工程腐败,防事故于未然。

    但我们现在看到了对待安全事故与工程腐败线索的巨大反差:对待安全事故,国务院组成联合调查组已是相当平常的事,调查规格高,动用手段多,想必耗费也不菲,结论自然更可靠。而对于被媒体曝光的工程腐败线索,却是由着相关地方、部门轻描淡写,甚至不了了之。去年吉林宇松铁路“豆腐渣”工程被曝光,后来由铁路部门自己调查,结果骗子公司被绳之以法了,而铁路内部人员却逍遥法外。

面对反腐线索,组织什么层级的调查,决定着调查是否能够深入、问题会否不了了之。有关武汉地铁招标暴露问题的现有调查,等于就是“自查”,它会不会重导宇松铁路的覆辙?公众对此深以为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