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新国标切忌在农村成为屠龙术
(2011-12-28 17:12:04)
标签:
校车国标公交专用道村村通杂谈 |
校车新国标切忌在农村成为屠龙术
杨于泽
校车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哪里?谁最需要安全校车?农村!工信部27日就校车安全新国标公开征求意见,可看着媒体配发的新国标校车,绝对一个庞然大物,我们很难想像它是给农村孩子准备的。
近来各地校车事故频发,有关部门出台措施,希望保障校车安全。比如各地开展校车安全整治,公安部宣布赋予校车以公交专用道使用权,可惜农村并没有公交专用道。如果农村校车惨剧换来一个更适于城市的校车安全新国标,那就是一种可笑的城乡错位。
校车,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车辆,农村需要,城市也需要。但城市学子基本能够就近入学,并且有发达的公交系统,而随着农村地区大面积“撤点并校”,坐校车就成了农村孩子上下学的困境。根据公开报道,包括甘肃正宁“11月16”校车事故,近期各地发生5起校车事故,全部在农村,共造成43名农村学子死亡。更长期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校车事故死亡学生农村占到74%。如果要配校车,首先就应配给农村学校,这已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校车安全新国标,据说多项标准参考了美国校车及欧洲客车标准,可见标准之高。但校车标准高,在农村地区却未必实用。遍寻工信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并未强制规定校车长宽高,但满足新国标的校车不会比面包车、伊维柯小。而农村“村村通”公路一般路宽3.5米,甚至更窄,两辆面包车会车都难。即使新校车开上“村村通”公路,也极易造成交通堵塞,急着赶路的校车司机心浮气躁,校车安全很难有可靠的保障。
解决校车安全难题,安全的校车是物质技术前提,其安全标准如何,肯定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受制于现实技术与道路条件。既然校车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农村,农村最需要安全校车,我们在制订校车安全标准的时候,就要多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使标准尽量与农村实际对接。很难想像,我们按照新国标造出了校车,但农村没有财力享受这样的校车,或者新国标校车在农村无路可走,这样的校车有何现实针对性。
前一阵子,媒体推崇美国的长鼻子校车,《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规定“至少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应位于前风窗玻璃最前点以前”,意味着我国校车必须是长鼻子。但据网友解释,美国长鼻子校车当初是借用卡车平台改装而来,意在节约车型开发成本,与校车安全性无关。英国第一巴士集团专家认为,中国开发长鼻子校车属于东施效颦。东施效颦,正是政策脱离社会实际的反映。
按照新国标生产的校车很安全,可能直追欧美,在城市可能会成为亮丽风景线,甚至农村地区也会筹钱采购,配备给学校,以证明当地重视校车安全。但校车或可在干线公路上跑跑,而农村学子在上下车前后,还得长途跋涉;或者校车只做做摆设,孩子们照旧坐他们的小面包、三轮车。所谓校车新国标,管不了孩子们实际乘坐的校车,实际上就成了神乎其神却永无施展机会的屠龙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