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标准“国情论”就是自我歧视
(2011-11-25 16:25:29)
标签:
食品安全倒退高标准绿色壁垒杂谈 |
食安标准“国情论”就是自我歧视
杨于泽
速冻食品新国标近日出台,金葡菌由原来“不得检出”改为允许限量存在,舆论认为这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又一次倒退。卫生部24日回应说,金葡菌指标并未降低。新标准保证安全是第一,但还要考虑到我国国情和行业产业的发展。
原来“不得检出”,现在允许限量存在,标准明明是降低了,有关部门却要硬拗。当然他们有自己的理由: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超过10的5次方的时候,其产生肠毒素的可能性极小,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的风险度也小。而新标准是定在10的2次方到3次方,在-18度速冻、保存、运输过程中,只要控制在10的3次方以下,就控制了它的繁殖,所以新标准是安全的。问题是,即使新标准是安全的,相比过去“不得检出”的规定,倒退也是事实。
事实上,有关部门设想的安全是有前提的,即速冻食品必须是“-18度速冻、保存、运输”。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地方能够保证在-18度的条件下保存和运输速冻食品?有公开报道说,有的地方连疫苗都暴露在常温下,更不要说保存和运输速冻食品了。既然不具备-18度保存、运输的条件,则金葡菌就会在速冻食品暴露情况下爆发地繁殖,轻易突破10的5次方的产毒界限。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倒退,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年,我国出台生乳新国标,将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2.8%,菌落总数由2003年的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被业内人士斥为“全球最差”。有关部门解释,新标准“符合我国奶牛泌乳规律及国内的养殖现实”,也是一种“国情论”。
据媒体近日报道,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仅为23%,大部分标准处于一种“发展中”状态。标准本来就不高,现在还要进一步倒退,长此以往,不知伊于胡底。
但食品安全标准的倒退只是一个方面,它的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的高标准,低标准适用于自销,高标准适用于出口。据安监总局介绍,我国出口食品抽检合格高达99.8%以上,中国出口食品在日本的抽检合格率更排名世界第一;但今年第三季度,国内食品抽检合格率仅为91.8%。国外的安全标准更高,但中国食品的抽检合格率也高;国内的安全标准虽然很低,但抽检合格率还是很低。
中国是一个出口导向的国家,食品也大量出口,我们的国内食品安全标准实际上只是管内销食品的标准。国外的高标准,被我们称为“绿色壁垒”,即阻挡我们出口的障碍。但不断地有食品、养殖企业欢呼,说自己成功突破了“西方的绿色壁垒”,也就是成功达到了西方的高标准。给国外生产的食品是高标准的,则所谓“国家标准”,只是给中国人自己定的。
问题更在于,虽然国际标准很高,但我们的企业都能达标,产品出口连“绿色壁垒”也挡不住。能够达到高标准,但政府特许企业按低标准生产内销食品,这构成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纵容,导致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不是自我歧视又是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