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川黔(一)9月28日 青海省 同德县

标签:
杂谈 |
分类: 四方游记 |
从这只羊开始写我青甘川黔的行程吧。
它和它的伙伴生活在青海省同德县的牧区,它们每只的身价约500元人民币,如果再乘上数量,它们的主人也算很富有,但主人的生活却非常简单,每天面对的都是连绵的草山和象芝麻粒一样撒在山坡上的牲畜,黑芝麻是牦牛,白芝麻是羊。夏天绿色的草山在秋天会变成黄色。因此羊们的主人们才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藏袍,用高亢的声音和雄浑的舞蹈来表示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完全的单调。
这是我第三次来同德县,要去离县城还有4小时车程的秀麻乡斗合索中心寄校。从县城出来走了一段相对平坦的路之后,就开始翻越草山,一座接着一座,偶尔看到对面山坡下牧民孤零零的房子,也有从牧民家门口经过的时候,看到穿着藏袍的姑娘在挤牛奶或者拣牛粪,这些在我们看来很兴奋的场景是她们的日常生活。主人和牛羊都出去了,家就由藏獒守着,孤单的小狗只能无聊地坐在栓着自己的木桩旁张望。
斗合索中心寄校孩子们离家都很远,交通也不便。为了方便学生和老师,学校每上15天课后休息6天。学校用哈达和笑脸迎接我们,用奶茶、包子、羊肉和血肠来招待我们。羊是一位村民家的,叫才松,一句汉语不会讲,但是一脸的朴实,一直笑着将倒好的奶茶双手送到我们手里,不停地给每个人加包子。羊的钱我们付的,两只羊共1000元,临走的时候拿了收条,收条是学校的老师替写的,才松按了两个红手印,特别有纪念意义。
听完课,赶上孩子们吃午饭,没有餐厅,打了午饭,孩子们就靠在墙上或者坐在地上用手将菜和饭一起吃完。他们还没有学会用工具吃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贫穷或者落后,是因为习惯。牧区的人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草山,就象农区的人有自己的田地一样。勤劳的人家,每年放牧牛羊,再加上采虫草的收入,经济上并不贫困,只是接触外界少,祖祖辈辈就这样生活下来,简单惯了。
说到简单,在回去的路上因为前面的车将路堵住,我们去了山坡上的一户藏民的帐篷里,一位80岁的老人在做奶制品,帐篷里除了做奶用的桶,就是几套铺盖,两个柜子,唯一的装饰是一幅活佛的照片,物质简单,精神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