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四方游记 |
没想到博物馆从我住的酒店走路5分钟就到。博物馆的规模比较小,分了几个展厅:
徽式建筑:详细介绍木雕、砖雕、石雕的花样纹饰和建筑结构,展品不多。看了让我对2005年在宏村看到的宅院加深了了解。
青铜器和瓷器:青铜器中首次看到的是类似与通行证的牌,分车用和船用,专业名称忘记了。还是山西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比较全,且重要程度更高。瓷器印象不深,只记得安徽也有很好的烧制瓷器的窑,看来不光要看,还要做好记录,而且要加强学习。
书画:我认为是安徽博物馆中最值得看的部分,因为展出了80幅潘玉良的画。每幅画上都有“玉良”签字,“良”的向右的一纳拉得长长的,还向上勾回来。这位女画家的4000多幅画作全部由法国运回到国内,并由安徽博物馆收藏。我对她的生平也更加了解。
古生物馆:有些破旧,展品制作和介绍都比较粗糙,我想是因为设立得比较早的原因。但也有难得的东西,就是黄河象,好大的个头,光象牙就长达5-6米,站在它的骨架下面,我象个小人。
还有一个展厅,临时展出安徽记者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照片,我走到门口的时候,几个工人正抗着大幅的照片撤展,很是可惜。
总的来说,我觉得有些遗憾,因为其实安徽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别的不说,就说徽商文化,曾经是显赫一时,至少可以做出一个展览来。还有有关安徽地区的历史,应该以年代为线索,让参观者了解从古至今在安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