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杨登平医生治癌经验谈二:采用养生疗法的启示和忠告(2)
(2010-04-03 22:03:21)
标签:
转载 |
21世纪肿瘤领域突破和养生疗法的回归
各种新药的问世、基因治疗的兴起、磁体外净化、干细胞移植、第一个被人类攻克的白血病、多靶点抗癌中药的临床使用等等,都是21世纪的肿瘤治疗取得的新突破,但临床疗效不尽人意,毒副反应明显。真正的突破是真正中医——养生疗法的回归。在这里我有几个问题,要向读者们讲述清楚。
1、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肿块切除并不等于肿瘤治愈。这一点大家千万要记牢。
2、癌症的转移从癌症产生时已经开始,手术一定要掌握指征。比如小细胞肺癌,该病已经退出了外科历史舞台,从现在开始就不用手术了,为什么?因为100%的小细胞肺癌,等你发现肿块时,在你的骨髓里却可以发现转移癌细胞。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倡议,除了脑肿瘤、肝癌,其他所有肿瘤最好都选择先治疗,后手术,严格无瘤术。
3、癌症的复发从癌症治疗时已经开始。很多病人对这句话理解不了,治疗不是为了防止复发吗?我举个例子,肛管癌的治疗应该先选择相关治疗,然后可再选择手术。如果直接手术,那么当手术刀切除肿瘤时复发就已经开始,所以说理性选择疗法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
4、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是可变的。癌细胞的生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休眠期,有加速期。
5、癌症有效治疗不是肿瘤全部消失。肿瘤细胞无法赶尽杀绝,癌细胞永远不能为0,目前任何药物对G0期的癌细胞无能为力。那么应该怎么办呢?21世纪,我们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养生疗法,带瘤生存!
6、恶性肿瘤的治疗应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防止过度治疗。有些手术,放化疗是否应当做,值得讨论,如果这些治疗不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那么宁可放弃。
7、干扰基底膜降解,细胞外基质生物会成及塑型、抑制血管生成的养生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可作为常规治疗方案选择,但要尊重家属及患者的决定。
8、肿瘤治疗是场攻坚战,第一次的治疗方案选择及方案组成十分关键。古人说:“一步错百步歪”、“一失足成千古恨”,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生命比一切都宝贵。
9、在第一时间快速治疗。
10、任何一种肿瘤治疗手段都有它的局限性。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和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的肿瘤。比如手术,目前为止还是肿瘤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手术切除了局部病灶,并不等于消除了全部病灶。手术切除肿块并不等于太平无事,这个观念与以往完全不同了,强调全身治疗。比如非小细胞肺癌,通过手术切除治疗的,早期病人——IA期的肿瘤病人,5年生存率只有60%,就是说40%的病人活不到5年,IIA期病人和IIIA期,单靠手术切除治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40%和18%。比如肝癌,即使是根治性切除,5年内仍有60%-70%的病人出现转移复发,而局部治疗的转移复发率则更高。
11、常规多学科综合性治疗,难以突破瓶颈。所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就是各个肿瘤相关学科之间的联合,如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中医科、病理科、介入科等之间的联合。在治疗手段上就是手术、化疗、放疗、生物免疫、靶向、中药、介入等治疗手段的联合综合运用。但目前循证医学(Evidenct based mtdicine,EBM)[依据全世界各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所证实手段与方法来进行]临床疗效难以突破,转移复发已成为进一步提高癌症生存率的一个瓶颈,也是攻克癌症最重要的难关之一。
12、选择养生疗法也遵循常规治疗的规律,一定本着三看原则。第一看细胞分型,第二看细胞分化,第三看病人整体状况及身体质素。现以乳腺癌为例,阐述三看规律:
乳癌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乳房疾病。根据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太原等地的统计资料,乳癌发病占恶性肿瘤7%-18%,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乳癌多发病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病因未完全阐明,但雌激素活性对乳癌发生有重要作用。月经过早来潮,绝经期愈晚,发病率愈高。生育和哺乳可减少乳癌发生。第一胎35岁以后的妇女,乳癌发生率比第一胎20岁以前的高一倍。长期哺乳的妇女乳癌发生率比短期哺乳的低。乳癌家庭多发性已证实,母亲乳癌的妇女发病率比母亲无乳癌病史的妇女发病率高一倍。
一、临床表现
早期无痛,单发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平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易被推动。病人常无意中发现,如洗澡。由于早期不引起症状,病人不知严重性,常使病人治疗较晚。乳癌逐渐增大,侵入Cooper韧带,发生收缩,肿块处皮肤显有凹陷,是乳癌早期常见征象,30%病人有钝痛感。
乳癌继续发展,硬癌使乳房缩小,变硬,乳头抬高,乳管牵拉而内缩,髓样癌数月内显著增大、隆起,腋窝淋巴结肿大、变硬,逐渐变成硬块,与深部组织、皮肤粘连。
晚期侵入胸肌筋膜,与皮肤广泛粘连,因淋巴滞留发生水肿,皮肤呈“橘皮样”外形。皮肤溃疡、恶臭、出血。癌细胞广泛扩散,发生硬结节及小索,互相连接融合成形。紧缩胸部,可使呼吸困难,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变硬,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手臂淋巴回流障碍,手臂水肿,臂肩部疼痛。血行转移椎骨,背痛。侵入股骨,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肺、胸膜转移使呼吸及咳嗽困难;肝转移使肝肿大、黄疸。
最后发生恶病质,消瘦无力、贫血、发热、厌食以至死亡。
二、乳癌分期
第一期:癌肿完全位于乳腺组织内,直径不超过3cm,与皮肤没有粘连,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第二期:癌肿直径不超过5cm,能活动,与皮肤有粘连。同侧腋窝淋巴结有数个散在,能活动。
第三期:癌肿直径超过5cm,与皮肤广泛粘连,常形成溃疡,或底部与胸肌、筋膜有粘连。同侧腋窝有连串融合淋巴结,但尚能活动。胸骨旁淋巴结有转移者亦属此期。
第四期:癌肿广泛扩散至皮肤,或与胸肌、胸壁固定。同侧腋窝淋巴结已固定,或是广泛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或对侧腋窝)。常伴远处转移。
国际抗癌协会(UICC)用T(原发癌肿)、N(局部淋巴结)、M(远处转移)分类法。
T1=癌肿直径小于2cm,乳房皮肤正常。
T2=癌肿直径小于2-5cm,与皮肤粘连(凹陷),与胸肌不固定。
T3=癌肿直径5-10cm,与皮肤完全粘连(浸润或溃疡),与胸肌固定。
N0=同侧腋窝淋巴结未扪及
N1=同侧腋窝淋巴结扪及,但尚活动。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融合成块,或与深部组织粘连。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包括乳房外皮肤,对侧乳房、淋巴结转移)
乳癌TNM分期
分期 |
组合 |
Ⅰ |
T1 |
Ⅱ |
T0N1M0,T1N1M0,T2N1M0 |
Ⅲ |
T3N0M0,T3N1M0,T1N2M0,T2N2M0, |
Ⅳ |
包括M1在内任何TN组织 |
三、乳癌扩展
1、乳癌内扩展。
2、乳腺外扩展,皮肤受侵最常见。
癌体向前发展:侵犯胸大肌前肌膜及胸大肌,使癌瘤活动受限。
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内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血行转移:①无名静脉→心肺;②乳腺→小静脉→胸骨弯静脉、腋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③乳腺→小静脉→肋间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④肺发生转移病灶前,可侵及胸膜;⑤乳癌晚期转移到肝、脑、卵巢、肋骨、盆骨等。
四、乳癌病理分类
发生部位 |
名称 |
临床特征 |
发生率 |
小叶 (腺孢) |
①非浸润性小叶癌 (小叶占位性癌) |
无转移 |
7% |
②浸润性小叶癌 |
有转移 |
||
较大导管(小叶外) |
①腺癌 |
晚浸润、晚转移、恶性低 |
8% |
②管内癌 |
晚转移,常局限在一处 |
2% |
|
粉刺癌 |
|||
乳头状癌 |
|||
③湿疹样癌(Paget癌) |
乳头、乳晕湿疹样病变,晚转移 |
1% |
|
④粘液癌 |
较晚转移 |
2% |
|
未梢导管(小叶内) |
①髓样实体癌 |
癌块体积大,晚期溃破 |
46% |
②单纯实体癌(硬癌) |
癌块收缩,体积小,晚期内皮扩散 |
32% |
|
③弥散性癌(炎性癌) |
迅速皮内扩散,皮肤红肿 |
2% |
再以肺癌为例,肺癌的细胞分为两大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又可以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等亚型。小细胞肺癌的特点是多见男性青少年,生长快,18天倍增一次,放化疗非常敏感,停药易复发,非常容易脑转移,化疗必须做到12次以上且愈后不佳。得了肺癌是不幸的,实话实说,得了肺腺癌是不幸中的不幸,肺腺癌的特点是多见女性和不抽烟的男性,小腺癌,大转移,转移早,复发快,脑转移,骨转移,非常容易出现胸水,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死亡率高。
什么是细胞分化?打开你的报告单都写着,什么癌高分化或低分化。通俗地讲,分化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低,分化越低,肿瘤恶化程度越高,侵袭浸润转移能力越强。放化疗与细胞分化,完全是负相关。如果你选择了化疗,假如说你对化疗敏感,化疗结束后,癌细胞杀伤,抗癌细胞也杀伤,同时基质屏障受到更大的损伤(疆界),如肝癌发生时,窦壁Ⅳ型胶原(ColⅣ)及层连蛋白(LN)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强,且呈不同程度的片状缺失或消失,在低分化癌及有门静脉癌栓形成(PVTT)的肝癌组织中尤为明显。基膜的断裂、缺失及减少破坏了基膜作为屏障的完整性,使得肿瘤细胞易于穿越基膜屏障进入门静脉形成转移和PVTT;假如是肺腺癌,对化疗不敏感,结果就是癌细胞无法杀伤,抗癌细胞越杀越低,基质屏障破坏更明显。所以我们很多病人是一边化疗,一边复发,一边化疗,一边转移。怎么办?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抗癌已经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一项全社会的问题。我们提倡和呼吁有识之士和大家手拉手一起抗癌,放下傲慢、偏见、利益和误解,肿瘤病人是社会中特殊的弱势群体,加强全社会从临床层面的关爱十分必要!在这里,我送给患癌朋友两句话,那就是在肿瘤面前:“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怕死不找死。”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比较困难。
那么在21世纪,肿瘤治疗究竞有哪些趋势呢?基本是四大趋势:
1、回归大自然。人不是化学工厂制造出来的产物。东方哲学和医学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人类追求健康长寿永恒的理念和真理。如自然的生理性、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已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三期临床,含Ⅳ型胶原硬蛋白和天然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AF),是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基底膜的主要成份,作用是干扰基底膜降解、细胞外基质生物合成及塑型,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移行,干扰血管塑型。我在多年临床上应用结合牛蹄筋,对抑制转移和缩小肿瘤疗效确切。
2、作用于S期,M期药物继续为研发重点。
3、外源性诱导剂新的研发重点。
4、中医药抗癌特别是太医养生疗法成为世界范围的研发和临床应用趋势。
选择养生疗法应有客观理性心态
曾几何时,有人提出了癌症不等于死亡的口号,这只是自欺欺人的豪言。这是一句外行话。刘纯说:“饮开胃汤,逾百天不知饥者不治”是有道理的。不过我改成三个月了。实际上,下述情况的癌症等于死亡,而且没商量:
(1)有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长期没有饥饿感的人。
(2)下血脑部位的癌变,极难生存。因为下血脑是摄食中枢。
(3)买不到牛蹄筋或者牛蹄筋的用量不足,且不能找到结合品及硬蛋白代替品,而不能控制癌的发展,癌症等于死亡。
(4)婴幼儿的癌症等于死亡。
(5)终身吃素的人,得了癌症等于死亡。
(6)癌病人必须避房,也就是禁止性交;如果不避房,那么癌症等于死亡。
(7)精神负担过重而顽固性失眠的人,得了癌症等于死亡。
(8)急于求成的人,得了癌症等于死亡。
(9)有些严重疾病的人,得了癌症等于死亡。
(10)病情越危重,越要找西医进行放化疗的人,或者寻求仙丹妙药的人,得了癌症等于死亡。
(11)长期从事放射物质和化学制造业的人,得了癌症等于死亡。
(12)拒绝忌口的人,癌症等于死亡。
(13)胡乱吃补药的人,癌症等于死亡。
(14)癌病人吃活血化瘀的药物,癌症等于死亡。
(15)百岁老人, 得了癌症等于死亡。
(16)转移癌,在手术切除之后,癌症等于死亡。
(17)癌病人并发了脑部转移,而且转移直径大于3厘米,癌症等于死亡。
(18)慢性肝炎合并原发性肝癌,伴失代偿期肝硬化,癌症等于死亡。
(19)癌病人并发了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癌症等于死亡。
(20)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无条件穿刺心包抽液,癌症等于死亡。
总之,面对许多症状,诸如癌症的疼痛、失眠、胸水、腹水、心包积液、脑水肿、精神失常、癫痫、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截瘫等问题,我是无能为力的。而且实际上,许多垂危病人已经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也只能使用七分养的方法去延长寿命。
综上所述,癌症不是能够轻易痊愈的疾病。
应当提出,一个有生病的自由,一个医生也有拒绝治疗的自由,这种拒绝是为了避免人财两空和医患纠纷。欧美的医生拒绝手术治疗大于3厘米的癌块;许多中国高级西医也拒绝手术治疗大于3厘米的癌块,这是非常正确的。同样的道理,我也是拒绝治疗七分养一个月之后,不能控制病情的病人。这不叫见死不救,而是实事求是,因为医生不是万能。因此一个人平常必须养生,避免病入膏肓才去看病。——摘自节录《刘太医谈养生》第200~203页。
除上述20种病况不治外,我也在多年的临床中总结出20种病况,谨供读者朋友们参考斟酌。
⑴所有的多脏器转移的晚期病人。
⑵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康复期转移复发的病人。
⑶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病人。
⑷髓样实体和炎性乳腺癌晚期病人。
⑸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混合型和消减型的晚期病人。
⑹食道癌上食入即吐,下泻不停的病人,中医称天干地漏。
⑺恶性多发性骨髓瘤晚期出现骨折卧床。
⑻卵巢癌出现胸腹水或反复抽液灌注化疗药物的病人。
⑼反复抽癌性胸水,胸腔注入化疗药物后的病人。
⑽鼻咽癌经放疗后颅脑及其它脏器转移的病人。
⑾脑瘤术后经放疗复发的病人。
⑿肝癌有门静脉癌栓形成(PVTT)的病人。
⒀肝癌多次介入治疗后的病人。
⒁胆囊癌放、化疗后全身黄疸的病人。
⒂出现皮革胃骨和印戒细胞型胃癌晚期病人。
⒃原发癌经手术和放化疗之一后,半年至一年内转移复发的病人。
⒄对七分养一知半解,生搬硬套,将信将疑,半途而废的人及家属隐瞒病情的病人。
⒅未分化癌出现转移的病人。
⒆骨肉瘤出现肺及其它脏器转移的病人。
⒇各种疗法后中毒,导致功能及脏器严重损伤,生成基质屏障的成纤维细胞中毒变性,难于修复的各期病人。
综观全文,如何客观理性地第一时间选择治疗方案、第一时间接受治疗关系到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和自然寿命,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慎之!惜之!
愿意与您手拉手,与瘤共舞,相约生命的春天,走过生命的每一个春夏秋冬,分享丰盛的人生。感谢生命!谢谢!
(待续)
声明:杨医生个人经验,未必完全正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