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养生 |
近日,又在网上看到有关“揭露”刘太医的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f5e6f010082kt.html)
北京电视台近期热播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副教授的“养生十二说”,其中的很多观点,诸如“过午不食”、人体有很强的自愈能力、“上工治未病”之类与刘太医提倡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可见,这些观点并不是某些中医、专家的观点,而是老祖宗留下的养生精髓。只不过刘太医的观点、说法,言辞、作法有些激烈,怒骂多于嬉笑,让一些读者、记者们不能接受。
中医讲究“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但殊途同归。治疗同一种疾病有不同的方法,更何况养生之法,更是千奇百怪,多种多样。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西医说法是体质不同、酸碱度不同,中医说阴阳是否平衡、气血是否通畅。争辩来争辩去,说法不同,所依据的体系、文化等也不同。中医博大精深,学习中医、养生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哲学、辩证法、顺应天意的过程。有些观点你认为是不正确的,不接受就好了,不必因此大动干戈地批判,并冠之作者“骗子”之类的头衔。
当养生之说见的多了,听的多了,每个人心里就会有所比较。比较是最简单的辨别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适合不适合则需要了解和实践。
对待养生之说如此,对待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一样!诸如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对另一个的评价、对某一事物的看法等。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应允许不同的观点、声音存在,这本身就是一种境界。
学习中医需要“悟”,学习养生也同样需要“悟”。养生改变生活方式,改变身心,改变心态。如果文章的作者也是养生之人,懂得一些养生之道,就不会“义愤填膺”了。
前一篇:古朴村落——北京门头沟爨底下村
后一篇:(养生篇13)我的“十全”杂米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