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明城市”:让前来办事的百姓对政府服务有更好的切身体验
2月20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淄博市建设“无证明城市”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提出依托数据归集和共享,全面推进“减证便民”,尽快实现“法无规定一律取消”和“法有规定无需提交”的“无证明城市”建设目标,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建设“无证明城市”,淄博给出的时间表是“9月底前”。(澎湃新闻2月21日)

奇葩的证明
“我爸是我爸”,一直是一道政府办事部门抛给前来办事百姓的难题。但随着社会对诸如此类难题的关注,尤其是李克强总理在会上直接批评这种现象后,这道曾经抛给百姓的难题反倒成为了百姓评价政府办事部门的考题,这使一些政府部门主动地奔忙于“赶考”的路上。
客观地说,昔日奇葩证明的出现基本源于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方面是,政府办事部门之间形成的信息孤岛,这使得同样的信息不能产生共享效应,百姓即使办了一百次同样的事,也还是等同于一次次的重新开始。因为政府办事部门之间受制于信息基础建设层面的不完备,而不具备“一个证明全市通行”所需的技术支持。
另一个方面是,政府办事部门也确实存在着服务理念相对滞后的问题。其表现在服务流程设置上的僵硬化和表面化上,这难以适应百姓办事的实际需要,而服务理念的滞后又放大了信息基础不完备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一种人的理念“软件”与技术的基础硬件之间两个短板相互懈力造成的结果。
这次,淄博市发布“无证明城市”实施方案(试行),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因为从基础硬件方面看,全国城市信息基础硬件建设已经普遍今非昔比,数字化先进技术和5G的大面积普及都使得信息联网共享变成了政府办事部门间技术保障的标准配置,部门间信息的多点位联通使共享成为了常态。
从窗口的服务理念“软件”上看,四中全会提出的“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能力的建设”,也在更大程度上助力于诸如淄博市“无证明城市”的形成,因为再好的基础硬件也需要服务理念来统领。“无证明城市”是一项社会综合性工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服务理念这个软件就是基础硬件的翅膀,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与整体城市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这次淄博市印发《淄博市建设“无证明城市”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告别了“我爸是我爸”奇葩证明,这对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重要启示,它说明昔日硬件技术上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就是解决服务理念的问题。同时,淄博也是一个升级“软件”的榜样,同步提高窗口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让前来办事的百姓有着更好的切身体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