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制造病毒?无趣的话题,引出了有趣的科幻想像
疫情本身是比尔·盖茨基金会制作出来的?面对这样的匪夷所思的阴谋论,在央视《新闻1+1》,比尔·盖茨面对白岩松,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我已捐几十亿应对传染病。另外,盖茨基金会也曾在2月5日宣布,投入最高1亿美元支持全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特别是加速开发疫苗时。(环球网4月9日)

盖茨基金会制作病毒,这听起来确实无法相信,因为对于他来说,已经在行动上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类造福者。而同时,他也是人类的一员,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行动上,他制造病毒是没有动机的,因而这本身就是一个无趣的话题。
但如果将这个话题放大到全人类和外星人,则是一个兴趣盎然的话题。早在2015年,盖茨在一次论坛上就做出了预言,说“如果在未来几十年内,有什么东西能够杀死超过1000万人,那很可能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战争”。
这让人想起一部大片《世界大战》,讲的是外星人入侵地球,而地球人动用了全部科技手段,仍不能击退外星人,眼看外星人就要消灭人类,人类的历史将由外星人改写后并终结。而在这时,外星人突然失去了战斗力,瞬时化成了一滩黏液。原来,它们染上了人类的病毒。

这是一部科幻大片给出的结果,但科幻本身并不是瞎想,而是遐想。其基础在于人类已取得的科技成果,而在这个前提下又在无数种可能的结果中抽取了最有现实意义的那部分,合二为一就在了这部大片。因此,这里面不一定有拿来就能用的科学,但在哲学方面却能引发人类的思索。
人类一直生活在病毒中,但为什么没有被病毒灭绝?其实,这是基于所有生物的进化论必然的情况,因为病毒的进化依赖于人类的进化,人类进化到什么程度,病毒就会跟进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从最本源的角度上说,没有大脑“病毒”,却从不做没有意义的事。
而它的每一次演变,其实都是针对人类已有的最高防御能力,但它不可能超过人类防御能力太远。因为太远的话,它将失去假想敌,犹如失去了进化方向的坐标,基于它是一种最低级的生物,它也不可能自我设计和修正进化的方向,简单地说,它就是一种人类的寄生菌,离开了与人类的“搏斗”它就会死。

而基于“病毒”是给那些有害于人类生存下的定义,但从广义上讲,所有的病毒都是细菌。而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搏杀,就像白血球与红血球,直至通过搏杀找到了平衡点,而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双方——如果加上人类就是三方,这三方就都找到了边界平衡。而这,就是短暂的休战期。
说到此处就会明白,人类之所以没有被病毒灭绝,是因为人类并不是独军奋战,在地球上总会存在着与人类“友好”的细菌,它们出于自私,但客观上却帮助了人类,而作为回报,人类也总会有意保护着生物的多样性,这本身就是人类战胜某些病毒的武器库。

另一方面,人类有着主观能动性,并可以修正和设计自我进化之路,而药物的研发就是重要体现之一。最有意义的进步在于,人类可以从病人体内提取血蛋白之类的能力,而这就是形成免疫力的最短路径。换而言之,就是病体可以产生抗体,而抗体又会保护人类,这是一个开放式循环,因而,只要是地球上产生的细菌或病毒,都无法消灭人类本身。
而大片《世界大战》就是一种反向思维的体现,外星人没有在地球上进化的过程。因而,对于地球上的细菌就没有任何抗体可言,仅凭这一点,外星人是永远都无法终结人类历史的,除非它们先在地球上有个长期的进化。然而,在它们水土不服的进化中也是最脆弱的时候,因而人类会在那个时候消灭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