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马进彪
2019年2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工作要点。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将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今年要开展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等工作。2月27日教育部发文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新浪新闻2月28日)
教育部将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今年要开展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等工作。而实际上,这项“工作”已经由社会舆论展开,从新闻报道的各路名人论文造假事件可以看出,社会已对之非常关注,并表现出了广普性的不信任。
假博士假硕士有多少,目前这似乎还无法查清,因为这涉及到太多的院校和太长的过程。其中既包括这几年新考过的,也包括以前的遗留疑点,但可以说,假博士假硕士肯定存在,并且,数量上也不会太少,而到底能挖出多少,这取决于相关部门的力度。
这几年,假博士、假硕士等以假字开头的学历事件并不少,首先曝出来的是一些著名高校的学者,而后曝出来的是一些社会名人,如翟天临这样的人物,由其是翟天临事件之后,国家相关部门表示要彻查到底,似乎这预示着一场打假风暴的来临。
然而,这场打假风暴到底能否完美展开,这似乎也令人担心,因为过往的存量无法掌握,如果没有针对指向,则很难挖出所有的假。就拿翟天临来说,如果他不在公开场合嘚瑟,可能就不会被人挖个底掉,从而多年以后,也就会平稳着陆,显然,在很大程度上,翟天临的落马,并不是始于相关部门的制度性例查,而是始于社会舆论的指引。
但是,并不是每个假博士假硕士都喜欢出来嘚瑟,而对这些人怎样才能查到呢?显然,这是打假风暴能否产生震慑力以及根本效果和重塑学历公平的关键所在。而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社会期盼,不仅这场打假风暴会大打折扣,而且也会使人们对学历造假的治理产生长远的质疑。
因此,既然要打假,就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和举措,显然,社会的期盼并不在于“零容忍”的表态,而更在于彻底的实际行动。就目前来说,相关部门“零容忍”的表态,已经得到了社会的点赞,但是,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拿出有说服力的方案,否则,没有实际方案的跟进,一切都可能成为虎头蛇尾的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