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法全媒体直播抓“老赖”:能否成为接地气的普法课?

(2018-05-18 15:23:41)
标签:

时评

高法全媒体直播抓“老

517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2018年第一期“决战执行难”全媒体直播活动。这一现场抓“老赖”活动,吸引了1800多万名网友在线围观,其间有被执行人因情绪激动出口辱骂法官,也有执行申请人因感谢法院的执行而现场落泪。(新浪新闻518日)

高法全媒体直播抓“老赖”:能否成为接地气的普法课?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不仅是普通人应有的做人底线,也应当是所有人的基本道德与良知底线。近年来,“老赖”已成为了社会热词,其中透露出的贬义成分不言而喻,但其中透溢更多的却是一种社会的无奈情绪。因为这些老赖并不是没有钱,而是有钱不还,这让债权人没有任何办法可言。因而,“老赖”这个词才成为了人们表达有气无力状态的热词。

但从这次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2018年第一期“决战执行难”全媒体直播活动中可以看到,128名工作人员控制了被执行人公司的大门和厂房,随后,执行干警们通过强制破门进入执行现场,10台运输车陆续将箱纸板等运出,施工人员采用专业切割设备将瓦楞纸生产线一一切割并通过起重机进行装载,最终强制清退了厂房。这显示了法律应有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强制力,对此,人们看到了解决“老赖”问题的决心。

高法全媒体直播抓“老赖”:能否成为接地气的普法课?

这些“老赖”,对司法判定的结果,能不能执行到位,既关系到债权人的利益能否得到法律现实化的保护,也关系到司法判定结果的社会权威性。在这类案件中,如果仅是在司法上给出了判定结果,而在执行上却无法落实,那么,债权人的利益将难以得到法律现实化的保护,而且,任何案件判定结果的无法执行,都会减损国家司法机关的社会权威性,而这样的减损,不仅对具体的个案带来负面效应,更会给法治社会本身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任何案件的执行,其实都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届时的某起具体案件。法律执行的更大社会意义,更在于惩前毖后的社会指向性,而这种指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法律的震慑,它可以有效遏制不法行为的萌芽,是社会必不可少的安定剂。因而,不管是彻底追逃小案还是大案,都是社会必须要付出的成本,而惩前毖后的实现,就是法律效力的递增,它是降低社会司法成本的最好方式。

高法全媒体直播抓“老赖”:能否成为接地气的普法课?

就目前来说,失信的老赖们,已经成为了司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老赖”们有钱不还,拒不执行法律裁定,这让债权人无可奈何。从这个层面上讲,债权人虽然是法律意义上的受保护者,也是法律意义上的胜诉者,但一纸法律意义上的判定文书,并不能改变他们现实上的“人在囧途”,依然难以得到现实化的法律保护。而这就等造成了法律意义与现实意义的割裂,破坏了法律裁决结果走向现实化的路径,但这根本上还是混淆人们对法治社会的认知,误认为法律制裁的终点,仅是一纸文书而已。

对于这些欠钱不还的“老赖”来说,既是道德缺失的问题,也是也是强制力不足的问题。其实,在一个大数据时代,财产流动的痕迹只会更多和更清晰,只要认真地查,就一定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线索,同时,只要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前提下,依法加大强制力度,就一定可以从根源上避免更多“老赖”的生成,从而使那么善于钻空子的债务人难以走通老赖这条路。因此,这样“决战执行难”全媒体直播活动,本身就是一堂最接地气的普法课。(作者:CCTV《谈事说理》评论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