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幸福地图”出炉:“幸福”怎能成为数码指标?

(2017-09-06 15:18:15)
标签:

中国幸福地图

时评

 

     全国哪里的人最幸福?近日,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发布了2016年度《幸福中国白皮书》,揭示了2016年“中国幸福地图”。从总体看,全国东南地区民众幸福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排在“幸福城市排行榜”第一位的是四川泸州,而北上广深则排在百名以外。该报告通过收集各地居民社交媒体微博上的信息,关注表露出的情绪,从快乐、投入、关爱、意义和成就五个维度,统计正向词和负向词出现的总数比值,进行计分加总,得出各地幸福指数值。(新京报95日)

“中国幸福地图”出炉:“幸福”怎能成为数码指标?

2012年央视推出关于“幸福”随机调查以来,“幸福”就已成为众多媒体热衷的词汇,并持续火热到今天,同时,“幸福指数”也成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据当年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而到了现在,没有提出过“幸福指数”概念的地方已寥寥无几,可以说,各地的工作报告中,“幸福指数”概念已是不可或缺的结构型词汇,这人词,承上启下,纵横捭阖,而且,如果一些官员在重要讲话时忘了使用这个词,那么他就会后悔很长时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因为那是场面上的一大失误。

“中国幸福地图”出炉:“幸福”怎能成为数码指标?

而从这次“中国幸福地图”随机调查的回答可以看出,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职而异、因社会阶层而异,每个人的感受更是五彩纷呈各有侧重,有的人将某件开心的小事表述为幸福,也有的人将一次的挫折表述成不幸福,总之调查结果呈现出极度零乱化碎片化,要对其进行数量化标准化解读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幸福”是一个多么难以量化难以概括的自我感受。

“中国幸福地图”出炉:“幸福”怎能成为数码指标?

全国诸多省市区将幸福列为施政目标,从根本上说这是一次以人为本的提升,将民生放在了应有的施政高度。但是即是施政目标,就会产生相应的细化指标,否则无法落实,必是虎头蛇尾。但是到现在并未看到相应的“幸福”指标出台。这是因为,包罗万象的个人感受根本无法化成“幸福”指标,所以“将幸福列为施政目标”的说法显然是一个形而上学应景而生的宏大概念。

“中国幸福地图”出炉:“幸福”怎能成为数码指标?

因为,人的幸福感来自于对需要的满足。作为个体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既存在物质需要,也存在精神需要;既存在生存需要,也存在发展需要;既存在现实需要,也存在潜在需要,人追求幸福是无止境的,人是个多面体将各种层面的需要有机地交织在一起集中于一身。

然而,不管是哪个层面上的,人的需要都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则否社会就不可能不断发展进步,人的每一次满足都是暂时的,一个满足之后就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一次的满足都是一个新需要的开始。人的幸福就是无数个需要被满足构成的,社会幸福的发展就是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新的需要不断产生并再不断满足的过程。

幸福是个体的人追求的终极意义,它最难以企及,只能一次一次地最大成度地全面接近,又引导社会无限追求而在发展中不断获得。同时幸福还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社会变量,在不同的时空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宜也不可能将其标准化指标化。所以说,将人的“幸福”指标化,其实就是将“幸福”僵死化,是一个阻碍获得幸福的限制性指标。

幸福是一道简单的题,说它简单,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用生活中的些许感受体验它,解读它;但同时幸福也是一道极其复杂的题,说它复杂,是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极大丰富无穷无尽,几乎涵盖了所有感受层面,至今也没有人能够毫无疑义地解答了它。说它简单也好,说它复杂也好,但它就不是一个僵化的指标。也许“幸福”永远是一道摆在诸多地方政府面前的考题,这道题全社会也永远都在求解的过程中,但这道题永远都解不完。

因此,诸多地方政府,与其热衷于将“将幸福指数”翻来覆去地说,搞成形而上学应景而生的概念,不如认真科学地细化各项工作,用又好又适宜的速度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并尽可能达到经济、精神、文化齐头并进,将社会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消除特权让所有人共享社会利益,做到了这个水平,老百姓就会感受到现阶段实实在在的幸福。

关注《力量时评》公众微信号gh_dff19a163f0b或扫二维码,内容随时更新

“中国幸福地图”出炉:“幸福”怎能成为数码指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