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大葱油饼”:法规与市场的平衡点在哪?

(2016-09-28 15:47:28)
标签:

阿大葱油饼

时评

BBC的报道之后网红的“阿大葱油饼”,因为无证经营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南昌路口的葱油饼店外,停业告示贴在了门上,无数慕名而来的吃货无功而返,连排队的机会都没有。在家的阿大师傅表示,虽然一直有人想谈合作愿意提供店铺,但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不想搬到别的地方,如果这边不让继续营业,就做“关门生意”。(新闻晨报928日)

 

“阿大葱油饼”:法规与市场的平衡点在哪?

当地人就爱吃这一口,这即是阿大的福分,也是市场的反馈。这么好的小吃,应当传承下去,这不仅是一种食品,而且也是当地人的一种市井记忆。从这个层面来说,不仅是阿大的葱油饼应有个合法的归宿,就是其它一些没有网红的小吃,也应当有个合法的归宿,因为,每一种传统小吃都可以引发一定群体的生活回忆,和岁月留恋。

一座城市有没有文化,从百姓角度来说,并不在于有多少高大上的外来物,而更在于生活中身边上,有没有可以安放回忆岁月的恰当载体,以此来存续对岁月的留恋,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体现。而葱油饼这样的小吃,也许在当地人的心里,恰是这样的文化存续载体。因而,阿大葱油饼的去与留,之所以会上来如此热议,其实,这里边还有着对市井文化的依恋。

然而,从经营角度来讲,“阿大葱油饼”确实存在着不合法之处,而无证经营本身就是一种对法规的冲突,因而,不让继续营业就是合法的结果。尽管将这样的结果放在阿大网红之后“称杆”上,显得有些不顾情理的失衡,但是法规的存在就是为了执行,法规的生命力也在于执行,否则,法规就会变成双重标准的选择工具,这对社会公平无益。

而从另一个方面客观地说,“网红”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能网红是一种意外的幸运,因为这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引发社会的关注,但是,其它任何小吃都存在着“网红”的可能,因为在媒体超级发达的今天,如果有意制造一起“网红”事件,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法规的作用却不能因为“网红”而发生改变,不管是不是“网红”,首先都应当遵守法规的这条红线。在法规面前,不应有任何特例,否则,每个人都会去争取这样的特例,而那时法规的意义何在?

社会的发展,会使很多市井文化发生改变,不管你愿不愿意,这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随着城市定位清晰化,很多市井文化都在发生着边缘化。北京的小吃也很多,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原来的街面上已难见踪影,但是,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一些专属街面或店面,北京护国寺的小吃也很有名,但现在已经在很多城区开始了品牌化连销经营,这样的店面经营,并没有减损它的名气,而是使更多的人成了它的受众。

对于“阿大葱油饼”来说,已有很多人表示了合作经营的意愿,这说明它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而且这也是其它小吃不易遇到的发展机会。从文化传承的作用力来说,不管是不是在原来的店面,其实都会有它的追随者,而合作者也正是看好了这样共赢的商机,但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合作并不会与法规产生冲突,何乐而不为呢。

“阿大葱油饼”,因无合法证照而不让继续营业,其实这并不是市场管理者的无情,也不是法规的无义,而是阿大本人对于那个摊位太过留恋,这当然可以理解,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地方。但是,法规却不能因此而发生改变,法规虽然是为所有的人服务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规是人的创造物,它不能做所有人都不愿意做的事,也就是说,法规不能凌驾于社会整体的人之上,否则就是对自己的反动;但它必须要凌驾于每一个具体人之上,因而它才具有法规的属性。所以,对于“阿大葱油饼”的关注,还是应当回到法规和市场的轨道上来,比较妥当些。

关注《力量时评》公众微信号LLSP-A 或扫二维码,内容随时更新

“阿大葱油饼”:法规与市场的平衡点在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