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车补”标准应该与油价联动
(2015-01-05 17:13:06)
标签:
时评时政文化新闻评论财经 |
根据安排,去年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接管的公车改革要基本完成。近日,记者通过采访多个中央部委证实,目前中央层面公车封存和补贴发放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务交通补贴已从上个月起开始发放。根据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补”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车补”已开始发放,从某种意义上说,车改已基本完成,然而实际上车改到目前为止,还只是破了一层坚冰,打开了可喜的积极局面而已,它离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车改并不是以发放“车补”为目的,而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为目标导向。在这个目标导向之下,“车补”只是其中的一环,它的意义在于放弃公车后开自己的私车办公,会得到应有的补偿,这凸显的是公与私之间的相互关照,也是公车改革实现双赢的基本平衡点,而且还是关系到车改政策是否能够长久执行到位的制度基础。
然而,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这样的额度设计只能阶段性地达到制度的平衡点,但它无法成为一个长久促成双赢的常数,因为用车的成本并不会恒定不变。拿北京科级及以下公务员来说,如果他选择放弃开车,而改乘地铁公交,在没有涨价之前这个额度是可行的,但现在地铁已经大幅涨价,如果按照工作必须出行的当量来说,500元的车补就会离平衡点越来越远,这对科级及以下公务员来说,就意味着车补已经缩水,将渐渐失去双赢,而成为一种对制度的纠结。
而与此同时,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的车补,就显得“划算”得多,因为大多数这个级别的官员,不可能选择公交地铁出行,开车是他们大部分人的“刚需”。但是,在国际油价的联动下,一个时期以来国内汽油价格已经长时间大幅度下降,而且谁都无法预测何时才能见底。而在这种汽油价格下降的通道中,司局级1300元的车补就意味着进入了升值通道,虽然这个级别的官员很“划算”,但这也是渐渐失去双赢平衡点,而不同的是,等于国家承担了“不划算”角色。
对于低级别人员来说,车补在缩水,而对于高级别官员来说,车补在升值,这是一种对低级别人员的不公平。然而,汽油价格不可能总是下降,它总有上涨的时候,但这个时候又会对高级别官员构成不公平,因为1300元的车补也马上就会缩水,而同时国家还会轮番出演“不划算”的角色。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这些额度设定,对于国家和个人都只能是一种阶段性的平衡,它不可能涵盖油价的变动,因而也就无法成为恒久的制度基础。
之所以说到目前为止,车改还只是破了一层坚冰,打开了可喜的积极局面,它离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是因为这个车改政策的车补标准过于僵化,它还不能动态地服务于降低行政成本这个根本目标导向。车改破了坚冰,打开了局面,这是一种进步,但在这个框架之下,显然还缺少一种与动态成本联动的机制,只有实现了这种联动机制,车改政策才会从僵硬走向鲜活,从而恒久地服务于降低行政成本这个总目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