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将难题“体面”地弹射回社会
(2013-09-10 13:01:06)
标签:
观点教育时评文化新闻点评 |
近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上挂出了公告,面向社会大众,包括高校教授、中学老师、社会人士等征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语文、数学、英语等11个科目的试题,并建立自己的储备题库。以后,高考中可能出现社会各界人士出的考题。
表面上看,社会大众有了参与出题的某种名份,但出试题建库,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是那些在教育系统浸润多年的工作者,而且要熟悉连续性政策法规,最重要的是,还要对现有题库内容及历年的指导思想有深度感知,即使具备了这些,出题也依然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因为它要面对的是各种价值观点的综合权衡。
将这道难题交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一定会有无比的热情,但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又怎么能靠热情支撑?想必最终的结果,浙江省教育部门早已有了底数——那只是说一说而已,实在无法有效落实。因为,这首先就会是一场社会大众间的争论,而这样的争论什么时候有过结束?而如果将正在争论的观点纳入题库,那么与之前的一切又有何区别?其实,区别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部门从此逃离了舆论的风暴中心,而将所有的问题抛给了大众,所有的付出,仅仅是给了大众一个“名份”。
高考试题如何出,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部门份内的专职工作,尽管这件事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但这不能成为转嫁给社会公众的理由。向社会征集各种意见是对的,因为高考也要紧贴近社会,但征集的不能是具体的考题,而应当是出题建库的指导思想。征集各种意见的目的,是将社会观点集合总成,然后综合权衡得出最大公约数,这其实是各种价值观点指导思想的公约数,而不能将这个过程当成具体考题来征集。
可以看出,一些教育部门面对每年的考题议论很无奈,但尽管很无奈,此举也还是一种推脱责任之举,作为专职部门,应当面对现实,有所担当,而不应当将难题,以任何体面的形式,弹射回社会大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