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公平不等于机械分配资源

(2016-07-07 19:54:36)
标签:

晨雾

高考

教育

教育资源

均衡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教育公平不等于机械分配资源

 

晨雾 / 转帖

 

    教育是“树人”的事业,最应秉持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不是为了一种机械的分配方案而牺牲单个孩子的权益。

 

    “邯郸生源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到邯郸市域以外地区高中和初中学校就读,凡是私自到外地就读的学生,一律不予办理学籍转移手续”;“邯郸生源中考生私自外地就读,后果很严重!”

 

    日前,河北省邯郸市教育局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连发两个“紧急通知”,禁止中学生到外地读书。面对学生家长的争议和网络质疑“与衡水抢生源”,邯郸教育局回应称,这是为了落实河北省教育厅规范招生工作精神,“目的是防止学生来回无序流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这句回应应该是实话。邯郸面对的是正定中学、衡水中学这样的名校,和全国许多普通的二三线城市一样,逐渐形成了一个生源外流地。无论从邯郸自己教育发展的角度讲,还是从河北整个教育“大盘”来讲,教育部门都希望能避免这种自然形成却畸重畸轻的分配和布局,将学生和学校按合理比例匹配起来。但问题是,机械分配、紧急制动,只能伤及权利、违背公平。

 

    异地就读不同于异地高考,在哪里受教育,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行为自由和学习自由,不能被任意剥夺。更何况,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里明确规定,学籍管理实行“籍随人走”,如无违规情况,地方教育局又以何依据规定“一律不予办理学籍转移手续”呢?

 

    与理不合,于情也不符。正像报道中所说的,有的孩子父母已不在本地,难道要和父母分开人为“制造”留守儿童?有的孩子已经通过自主招生考上外地中学,难道还因为一个毫无政策延续性的紧急通知就人为失学了?教育是“树人”的事业,最应秉持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不是为了一种机械的分配方案而牺牲单个孩子的权益。

 

    邯郸禁止学生“私自外地就读”是一个缩影,在教育资源不均的大背景下,体现出一种公平性悖论。即,为了达到地区之间、甚至一个城市之内不同区县之间教育的均质化发展,实现一种招生数据上的平均,而进行了机械化的统筹和分配,最终指向了和公平相反的方向。这可以看做是面对教育领域存在的深层矛盾做出的无奈之举,但却和现代社会自由流动的趋势和家庭的教育选择权利产生了抵触。

 

    另有一点也值得说说。“紧急通知”被家长称为“霸王条款”,不仅因为其内容有违情理,也因为它的方式和措辞令人反感。“私自××”“后果很严重”,字里行间透漏着傲慢和“在上位者”的姿态。如前所述,邯郸教育主管部门有其理由和难处,但这两个通知明显没有为自己赢得被理解和可沟通的机会。方案机械、措辞傲慢,防止“无序流动”的效果真可能实现么?

 

    本报特约评论员刘文嘉

 

信息来源:2016-07-07《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6-07/07/content_317088.htm

 

晨雾点评

 

    现在不是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教育均衡吗?比如说通过行政手段把高中名校的招生计划的一部分均衡分配给各个普通初中,让那些考不上高中名校的部分普通初三毕业生也能上高中名校。这也算机械分配资源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